提到抗日时期我党举办培养干部的学校,也许大家都能想到的是抗大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但是在当时的苏中,新四军为吸引国内众多知识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培养抗战救国干部,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举办了一个学校,这就是苏中公学。位于江苏省宝应县东北20余公里的曹甸镇有座苏中公学纪念碑。
通过一路幽静的乡间小道,在一片田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略显陈旧但是巍巍耸立的纪念碑,碑上有苏中公学老校长、原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夏征农亲笔题写的“苏中公学纪念碑”七个大字,塔顶装饰着当年苏中公学的金黄色校徽标志,高高屹立在天空中,熠熠生辉。慢步走近纪念碑,碑身两侧有两块汉白玉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和公学学员学习、练兵的图案,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学院学习的情景。
1944年春,随着抗日救亡运动进入关键阶段,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苏中抗日根据地,培养抗战救国人才,以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决定在苏中创办一所新型军事大学。同年2月10日,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作出决定,在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的基础上,创建苏中公学。由新四军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苏中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兼任副校长,校委会书记,夏征农任教育长。学校主要培养区级以上干部,内设政治、军事、文化等系。学生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县区选送的干部;二是社会青年;三是沦陷区输送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等。学生按班、排、连编制,每期学习6个月。1944年6月1日,苏中公学在曹甸金吾庄隆重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早上七时左右,一千多名学员和九分校毕业生,迈着雄壮的步伐,高唱着抗大校歌,来到典礼会场。典礼开始后,粟裕、管文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要求学员在敌后艰苦环境下,通过学习革命理论和各类知识,锻炼自己,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为革命的军政干部。
宝应党史办张磊主任介绍,苏中公学先后办了五期,共组建了四十四个学员编队。苏中公学学员在没有固定的校址和没有像样的教室等艰苦环境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锻炼,他们学文习武、开荒生产,与驻地人民建立了鱼水之情,为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6年5月11日,苏中公学与雪枫大学(原抗大四分校)、苏 浙军区随营学校合并为华中雪枫大学。两年中,苏中公学为军队和地方培养输送了四千多名干部。这些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干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建设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1998年,多位苏中公学老校友在得知革命老区曹甸镇金吾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近千名校友及新四军老战士共同捐资13万余元,在苏中公学纪念碑旁新建了“苏公希望小学”,为革命老区再做贡献。当年11月28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参加典礼的达2000多人,场面蔚为壮观。如今苏中公学纪念地,已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