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考古发现唐代罗城北城墙与护城河遗址-k8凯发

  连日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东风砖瓦厂老宿舍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在面积约250余平方米的发掘探沟内,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唐罗城北城墙以及唐代护城河遗址,与此前发现的东、南、西城墙相连接,形成完整的唐罗城范围,为扬州考古界提供了又一重要历史和实物资料。
   
唐罗城北城墙位置确定,留有后期扩建迹象在考古现场,大小两条探沟清晰可见,在地表向下40厘米左右的地方,一段古城墙遗址轮廓分明,但由于早些年砖瓦厂取土对城墙造成了严重破坏,仅留下基础部分。夯窝、城墙砖、基槽……考古人员参照史料以及现场考古,发现东风砖瓦厂附近为唐罗城东北角,这段东西走向的古城墙确为唐代罗城北城墙东段,而整个唐罗城北城墙东起东风砖瓦厂,向西延伸,北折与子城东南角相接,全长1470米。
   
“根据发掘情况,这段城墙大体分为两期。”考古人员表示,第一期城墙为内外包砖,连同基槽宽约10.4米,保存夯土高度在40厘米左右;第二期城墙则是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加宽,由外墙扩宽了3米多,包砖墙基础也拔高了0.5米左右。相比于第一期夯土较纯净、包含物少的城墙,第二期城墙夯土杂乱,包含碎砖砾,土色也不纯。“这一现象不排除存在二期是在一期城墙坍塌土基础上夯筑而成的可能性。”考古人员推测,但由于出土物证太少,具体分期时代还不明确,还有待研究取证。
   
唐代护城河在唐代前已存在,经修缮改进后作护城河使用据介绍,唐罗城形状规整,呈长方形。此次发现的北城墙与此前考古发现的东、南、西城墙相连接,扬州完整的唐罗城范围再现。其中,东城墙北起东风砖瓦厂,向南顺城濠河迹,过邗沟,顺北河下至康山街止;西城墙北接观音山,向南笔直走向至双桥毛巾厂止;南城墙从今康山街向西到毛巾二厂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城墙遗存外侧,考古人员通过文化层,确定了唐代护城河的规模、布局、建成年代等具体信息。“当时,这条河宽至少24米左右,从发掘情况来看,在唐代之前它就已经存在。唐代时,古人又对其进行修缮改进,而作为城墙的屏障——护城河使用,环绕扬州城外围。”据考古人员介绍,护城河沿用到宋代废弃,后被大量填土,现今仅在西段某些地方还留有未被填平而形成的水塘。
   
城墙砖书铭文“江州东余”,佐证淮南道首府的显赫地位。经过考古挖掘,考古人员不仅“锁定”了唐罗城北城墙位置以及了解了护城河的相关历史信息,同时,还在出土文物中,找到了一些佐证唐代扬州繁荣富足、政治地位显赫的遗存。“虽然此次考古挖掘的地层堆积包含物不丰富,出土物主要是残砖块和少许瓷片,不过出土的一些铭文砖还是很有文物价值。”考古人员特别举例说,其中一块残砖上留有铭文“江州东余”,铭文所记录的地名说明这些城墙砖可能是在江西烧制然后被运到扬州的。
   
据介绍,在唐代,扬州是行政区划淮南道的首府,而淮南道范围很大,辖有14州、57县,包括现在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当时为筑城,就调集淮南道下属的各个州烧制城砖,集中各地物质资源和人员,才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唐代扬州城是由蜀冈上的“子城”和蜀冈下的“罗城”两部分组成。
   
罗城内店铺林立。子城又称牙城、衙城,是官署区;罗城则为居民区及工商业区。汶河为罗城内的主要河道,沿河有道路,两岸作坊店铺林立。经过考古发掘,发现汶河的宽度约有60米。
   
规格仅次长安和洛阳唐罗城城址的确定,表明了当时罗城内外水路运输四通八达,比洛阳城更加畅通,突出了唐扬州城以经济街区为中心、水路运输为主干的南方城市特点。而且罗城是后建的,规模远大于子城,两城相加,南北总长5950米,东西最宽3120米,其规模仅次于长安、洛阳两京,显示出唐代扬州城规格要高于一般地方城市。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