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隔江相望的镇江文宗阁复建成功,并在金山开阁,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在此开坛论道,赞扬“这是世界文化史上值得书写的一件大事”。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介绍,清代中国七大藏书楼中的“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其中文宗阁、文汇阁均毁于咸丰四年太平军的战火,扬州文汇阁的复建也已摆上议事日程。据悉,文汇阁比文宗阁规模更大,而文宗阁虽属镇江,但在清朝时属于扬州管辖,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汪中就在那里管理。
2014年前有望重建文汇阁
今年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韦明铧、王虎华、赵昌智再次提交《在西园和天宁寺间复建清代“文汇阁”》提案。不久,市文化部门正式答复提案办理情况:在2014年扬州城建城2500周年之际,完成文汇阁复建工程。
关于文汇阁复建事宜,韦明铧已连续多年提交提案。去年10月23日,在“盛清社会与扬州”高端学术研讨会暨《清宫扬州御档》首发式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学者阎崇年深情地说:“我曾建议扬州复建文汇阁,今天再次建议,希望扬州能早日动工。”
历史上的文汇阁,位置在天宁寺西侧,现为西园大酒店东侧停车场。韦明铧表示,市文化部门在答复中,提出了在西园西南侧高地上复建文汇阁的构想,并纳入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计划于2014年完成。“复建文汇阁,对建设‘文化扬州’、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有着不言而喻的历史文化意义。”韦明铧说。
太平军毁文汇阁又添新证
阎崇年在阅读《清宫扬州御档》时发现了一篇重要文档,即咸丰朝太平天国军攻陷扬州城后的《扬州阖属士民公告启》。虽未详载,但为文汇阁和《四库全书》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说,又增添了新的证据。
该《公告启》说:“敬启者:自二月二十三日,贼匪陷城,所有绅士百姓,逃出者居半,被陷者居半——其逃出者虽弃其家,尚存其命;而坐陷者,或悬梁、或投井、或自焚、或被掳,全家覆没者,不知凡几,惨何可言!贼匪始而搜掳,既而焚烧。两月以来,城内外殆将烧尽。昔日之花团锦簇,今日之断井颓垣,真有目不忍睹,耳不忍闻者!”在这场战火中,文汇阁及其贮藏的《四库全书》,焚烧殆尽,殊为可惜。
据了解,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林凤祥、罗大纲、李开芳等攻打镇江。2月22日,由瓜洲挺进金山,使得金山一片火海,金山寺僧众早已将佛藏移至五峰下院,文宗阁及《四库全书》无暇顾及,只得听任火烧,阁与全书遂全部焚毁。太平军占领镇江后,随即渡江,进克扬州,致使扬州城内外也发生大火,文汇阁及所藏《四库全书》也被付之一炬。这之前,扬州绅士曾呈请筹措经费,将全书挪藏在深山里,以避战乱,却遭到拒绝。大火烧起时,人无法进入,竟是一册都未能抢出。
乾隆三道圣旨涉及文汇阁 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文汇阁是一座三层楼的中国古典建筑,仿照浙江的“天一阁”而建,正门上悬御书“东壁流辉”匾,最下一层藏《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5020册。左右藏《四库全书》经部,中层藏史部,上层左藏子部、右藏集部。
文汇阁其实就是当时的图书馆。据史书记载,乾隆对于扬州所藏的《四库全书》,至少下过三道圣旨,强调阁中所藏之书不是做样子的,要允许读书人阅读和传抄。按照当时的规定,士子愿意读书的,可以进入文汇阁阅读,在办理相关手续后,还可借出去抄写。
文汇阁的最后记载
一个叫完颜麟庆的满人,在《鸿雪因缘图记》里曾描写其见到的情形,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文汇阁的最后记载。
“文汇阁在扬州行宫大观堂右……阁下碧水环之,为卍字。河前建御碑亭,沿池叠石为山,玲珑窈窕,名花嘉树,掩映修廊。”他入阁读书的情形是:“庚子(1840)三月朔,偕沈莲叔都转、宋敬斋大使,同诣阁下。亭榭半就倾落,阁尚完好,规制全仿京师文渊阁。回忆当年充检阅时,不胜今昔之感。爰命董事谢奎,启阁而入。见中供《图书集成》,书面绢黄色;左右列橱贮经部,书面绢绿色;阁上列史部,书面绢红色;左子右集,子面绢玉色,集面绢藕合色。书帙多者,用香楠。其一本二本者,用版片夹开,束之以带,而积贮为函。计共函六千七百四十有三。谢奎以书目呈,随坐楼下详阅,得钞本《满洲祭天祭神典礼》、《救荒书》《熬波图》《伐蛟捕蝗考》《字孳》等书,嘱觅书手代钞。”在此14年后,太平军攻入扬州,文汇阁及其藏书一起毁于战火之中。
据悉,扬州文汇阁存世仅七十余年,在七大藏书楼中寿命最短。韦明铧表示,文汇阁不但楼与书俱毁,而且存世资料也最少。它的命运,是扬州文化的一段痛史,也是中华文明的一段哀史。
扬州文汇阁简介
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扬州天宁寺御花园内(即今天西园宾馆内)的一座藏书楼,因收藏《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而名闻天下。据《扬州画舫录》记载,阁中有乾隆帝钦赐“文汇阁”之名及“东壁流辉”之额。《四库全书》总共八份,底本贮藏在翰林院,其余七份贮藏在北四阁——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文溯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和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南三阁中仅存杭州文澜阁。
文汇阁尚有残本存世
又过了大约10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创办金陵书局,想起了文汇阁的藏书。他不相信文汇阁藏书全部毁灭,一本不留。曾国藩委托幕僚莫友芝前往镇江、扬州等地,搜寻文宗阁和文汇阁失散于战火中的残书。
关于这次搜寻的结果,按照通常的说法是:莫友芝于同治四年(1865)专程至镇扬诸地,悉心寻访两阁藏书的下落,但毫无收获,空手而回。莫友芝此行是否真的一无所获呢?据悉,国家图书馆今藏《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四册,经史子集各一,经部k8凯发首页有莫友芝藏书印。由此看来,莫友芝的镇扬之行还是有所得的。也有人说,扬州文汇阁的藏书亦有残本存世,书名分别是《周易启蒙翼传外篇》二册,《云笈七签》《御定全唐诗录》《图书编》各一册。
读书人可阅读和传抄
扬州文汇阁是清代七大藏书楼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设馆,历时10年才纂修完成的,共收书约三千五百种,七万九千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它又名御书楼,原在天宁寺西园。根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天宁寺西园一称御花园,正殿叫做大观堂,七大藏书楼之一的文汇阁就在大观堂旁。阁中藏有与《四库全书》,由乾隆帝钦赐“文汇阁”之名及“东壁流辉”之额。
文汇阁是一座三层楼建筑,梁柱上彩绘书卷图案。阁的一楼藏《古今图书集成》,两侧藏《四库全书》的经部书籍,二楼藏史部书籍,三楼藏子部、集部书籍。
乾隆对于文汇阁的建设与使用颇为重视。他一再强调,阁中所藏之书,不是做样子的,要允许读书人阅读和传抄。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二十三日,弘历的圣旨里有这样开明通达的话:“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后,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阅,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
七藏书楼中寿命最短
据悉,扬州文汇阁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毁于咸丰四年(1854),存世仅七十余年,在七大藏书楼中寿命最短。
我市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表示,文汇阁不但楼与书俱毁,而且存世资料也最少。它的命运,是扬州文化的一段痛史,也是中华文明的一段哀史。
中国七大藏书楼
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楼,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书楼:
■文渊阁
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源阁
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建,咸丰十年(1860)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
■文津阁
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省承德市),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北京图书馆收藏。
■文溯阁
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建,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文汇阁
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 咸丰四年(1854)毁于大火。
■文淙阁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咸丰三年(1853)毁于大火。
■文澜阁
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咸丰十一年(1861)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重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