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小秦淮河上十座桥-k8凯发

      小秦淮河——这是扬州市区最著名的一条内河。她北连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约2公里。在一个淫雨霏霏的下午,作者徒步四个小时,在她身畔走了一个来回。从北向南,细数了跨越其上的十座桥。
  第一座:北水关桥
  北水关桥,原是砖拱的水关,1955年改建为桥。她北面就是北城河,从桥南隔洞相望,可见罩在团团绿雾之中临水的冶春茶社。若有摄影师取景拍摄冶春景色,这里当是最佳处。
  北水关桥东北有亭,一位姓张的老先生正在钓鱼,张老先生介绍说,北水关桥在1986年的时候又重新拓宽了一次,拓宽后,成为城区第一座汉白玉栏杆的桥。
  第二座:大东门桥
  在扬州,古时有首歌谣:“扬州城,十二门,四水关,六吊桥。”其中有两座吊桥在大东门和小东门。当初,它们威严屹立,胜似雄关。小秦淮河上的桥大都呈弓形,唯有大东门桥和小东门桥平直坦荡。因为城门口,时常滚过车轮,踏过马蹄,走过官轿。
  小秦淮河畔,东、西两边均有宽近两米的小径,从北水关桥下小径向南行,第二座桥即是大东门桥。桥下遇见住在北讲经墩的赵大爷,他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的大东门桥周边,可真是热闹,有布店、文具店、纸张店、炒货店,还有淮海浴室。说得更远一点,在清代,那个写了《浮生六记》的落魄文人沈复,也就是在这里携其爱侣芸娘靠卖画为生的。
  第三座:务本桥
  接着往南就是务本桥,为什么叫务本桥?原来她东边连着务本堂,那是清代运司公廨西北侧的一处官堂。过务本桥拾阶几步,便到百年老校——北柳巷小学,旧为正谊书院。校园内有明代所建纪念汉代大儒董仲舒的董子祠,该祠经风历雨,依然屹立,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后人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第四座:萃园桥
  务本桥向南跨路而过便是萃园桥了。萃园桥建于1931年,她的得名是因为邻近萃园。萃园桥西是老城区人最钟情的萃园桥农贸市场。这里的盆菜(杂烩)很有名,原先住在老城、现在住在新区的老扬州,在过年过节往往骑上大几十分钟的车来买,为的是尝回记忆中的“老味”。桥旁一户人家的鸽棚里养着几十羽白鸽、灰鸽,咕咕地叫着。路人在桥头听到鸽群起落拍翅的沙沙声,抬头看看,那可真是充满了市井气息。
  第五座: 小虹桥
  接下来是小虹桥。小虹桥真是漂亮,那蜿蜒的桥形只能用少女的腰身来形容。由桥向东南方向拾级而上通南柳巷,向西北上斜坡分两岔道,一通旧城五巷,一通萃园桥农贸市场。住在小虹桥20号的崔先生介绍说,小时候的小秦淮河真是清冽如心境,有蝌蚪游动。常常有一些四五十岁的大嫂划着小木船而过,船上四只藤椅载着四名游客,游客身旁放着红壳的茶瓶……在小虹桥上观看如此风景,可真是犹如幻境呵!
  第六座:新桥
  小虹桥往南走不多远便是新桥。此桥建于民国十年,下半部为砖拱结构,上半部果然叫“新”,白石栏杆,桥面有将近四米宽,是小秦淮河上最为宽绰的桥形了。新桥西现为天和娱乐城,此地历史上曾诞生扬州城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光绪年间江都、甘泉两地联合创建的“阅书社”。 过新桥往东行经参府街到得胜桥可去百年老店——富春茶社吃早茶,品魁龙珠。
  第七座:公园桥
  往南便是公园桥,两桥之间水面开阔,“为什么叫公园桥?桥西这块地方历史上的确有过一座颇有名气的河滨公园。”家住北城根东巷15号的周建中老人告诉我,这座公园桥始建于1911年,是由扬州各大商家集资,在废城基上兴建的扬城最早的一处河滨公园,占地约10亩。“民国年间,公园一带为扬州城最为繁华的休闲游乐地段,素有扬州‘大世界’之称,上世纪30年代此处改名为‘扬社’。扬社既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又洋溢着西洋时髦文化的氛围。当时,国外风靡的新时尚,上海流行的新歌曲,南京上演的新影剧,很快就会传播到这里。”
  第八座:小东门桥
  公园桥往南便是闻名遐迩的小东门桥,史载明代史可法在抗清城破后即在此被俘,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将永留扬州人的记忆之中。
  59岁的张师傅在小东门桥下的埂子街后河6号住了59年,“小东门桥是东西向的,我小时候,紧挨着南北向还有一座桥叫梅花桥,就像现在周庄的双桥,漂亮得很!” 张师傅介绍说,那时候小东门桥的四角,一边是财福楼饭店,一边是庆张照相,一边是棉花席子店,一边是烧饼店。“现在的这个桥,修缮过了,宽度是以前老桥的两倍,但造型还是一样的。”
  第九座:如意桥
  从小东门桥向南,走不多远就是如意桥,桥西便是“大舞台”旧址。1911年,大舞台傍小秦淮河而建,是个设有1300多座位的剧场,也是当年扬州人的文化娱乐中心,1964年废除。如今的大舞台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寂静地站在小秦淮河水边,只剩下冷清清的场子。我走到近前,看到旧址墙上有一块“名城解读”的牌子,它告诉我们这座略带西洋风格的建筑里,曾经流淌过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名角的水袖波痕……  
  住在南城根东巷42号的孟师傅告诉我,小秦淮河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一度淤塞,“可厉害了,小砖头扔上去都沉不下去。后来政府花大力气整修、疏浚,路旁砌上了花岗岩的石栏杆,小秦淮河这才恢复了往日秀美的容颜。”
  第十座:龙头关
  过如意桥向南行不多远便是龙头关,两个石雕的龙头兀立在桥洞两侧,龙头拱立着三个鲜红的篆书大字“龙头关”,这里便是小秦淮河的尽头。
  龙头关西边第一家为南城根东巷2号陈老太爷家,“这龙头关本是水关,旁边就是钞关。”陈老太爷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前,他从埂子街“天香”和“江所宜”两家干子店拿干子,到城外去卖,赚点生活钱。“当时水关上面,铺三块大长条石,人们可挑担出城去。回来晚了,城门就关了,我就从水关下面的栅栏钻进城来,呵呵。”
  小秦淮河如一根绿色的项链,串起了古城扬州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其市井旧貌、民国风情、影剧余韵……一切的一切,仍深深地记忆在每个老扬州人的脑海之中。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