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邵伯锣鼓小牌子文化意蕴-k8凯发

    邵伯锣鼓小牌子又称邵伯牌子曲,是扬州地区众多牌子曲中一支极具特色的流派,它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中后期,于民国,繁盛于建国初期,弘扬振兴于新千年。
       邵伯锣鼓小牌子是丝竹乐、锣鼓等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多支曲牌联缀而成的套头曲,每件乐器技艺独特,演奏小调丰富多彩,特色乐器、特技演奏交相荟萃,开创了中国器乐史的先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伯锣鼓小牌子”,历史源远流长。每逢邵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会、六月十九日观音会、七月十五日盂兰会以及接财神、灯节、元宵节、清明扫墓等场合,必有牌子曲器乐班。
      邵伯锣鼓小牌子的独特音韵留给邵伯人的印象极深。传统的邵伯锣鼓小牌子,通常演出于庙会和节日街头,这就是所谓“坐台”和“踩街”(坐台即坐式演奏,踩街即行走演奏)。演出队伍讲究对称,排列有序,披红挂彩,成双配对。演奏者施展绝技,与观众激情共鸣,喝彩声连绵不断。邵伯锣鼓小牌子咏江南丝竹典雅之韵,扬里下河水乡古朴之风,乡音乡情,百姓百听不厌。流行的牌子曲有60多首,常奏的有“八段锦”、“二六”、“青阳扇子”、“鹦鹉歌”、“十八省夹堂子”以及“剪剪花”、“川心”、“梅花三弄”、“柳青娘”、“十八省”、“九连环”、“下盘棋”等。前五首为邵伯独创。其艺术特色可举两曲:一是“鹦鹉歌”,顾名思义好似鹦鹉唱歌,婉转动听,舒畅缓慢,但有时忽然高亢。这好像鹦鹉唱歌最好听的时候,给人以明朗高亢的感觉。二是“十八省夹堂子”。此曲很为普及,但节奏平淡不够明快热烈。改编后的“十八省夹堂子”则抒情、欢快、热烈奔放……
      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就业高潮中,乐班人员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省、市、县扬剧团的骨干演奏者的不乏其人。颜琦被省扬剧团吸收后,大胆采用加花技法,为高秀英高亢唱腔伴奏;刘振声被江苏省扬剧团吸收,是成功地把京剧西皮调移植到扬剧的创始人。邵伯锣鼓小牌子也运用到《百岁挂帅》“寿堂十杯酒”之中。 
      在日前文化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邵伯锣鼓小牌子榜上有名,有望列入“国宝”档案。
      流传民间300多年的邵伯锣鼓小牌子起源于道教音乐,具有江南丝竹的韵味,雄浑深沉、格调清新的乐章犹如“天籁之音”。近年来,邵伯镇把邵伯小牌子作为发展邵伯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深度挖掘,使原汁原味的民间古乐得以重生、再现,并于 2006年底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文化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新入选项目564项,扩展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134项,扬州市的扬州评弹、广陵琴派、邵伯锣鼓小牌子等8个项目入选,其中邵伯锣鼓小牌子等3个项目为扩展项目,同时也是扬州市申遗项目中唯一入选的项目。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