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把睡觉叫着“上苏州”的典故-k8凯发

  扬州话里把睡觉叫做“上苏州”。这是为什么呢?江苏中部扬州、泰州一带的人,把睡觉称作“上苏州”。难道是因苏州在他们心目中是个好地方,所以把做好梦就叫“上苏州”吗?其实这里面有典故。这件事和明代初年朱元璋将苏州百姓迁徙到苏北也叫“洪武赶散”有关。
  关于将苏州百姓移徙至淮扬二郡,《明史》、《明实录》中没有记载。不过这场移民在苏北的民间广为流传,现在苏北地区的大多数人在追祖寻根时,都会说自己这个家族是六百年前从苏州来的,许多家谱、族谱中也多有记载。在有些地方志书中也能偶尔见到关于这场“洪武移民”的只言片语:
  邗江县头桥乡《黄氏宗谱》记载,黄氏祖居姑苏崇明县,明洪武年间兵燹,一支迁维扬安阜洲。
  高邮菱塘回族乡杨得良家谱记载:“始祖修生乃姑苏吴门人氏,当时太祖始起义兵伐苏……修生携眷北迁,道经维扬之北菱塘回回湾之地,爱其风俗,乃居之……”
  江都邵伯《王氏家谱》说:“本太原人氏……迁苏州,洪武初迁甘棠。”
  宝应《朱氏家乘》记载,朱氏原居苏州,洪武初由苏州迁宝应。
  ……
  扬州人习惯称呼南方人为“蛮子”,苏南人迁到这里的驻地往往被冠以“蛮子”而命名,如高邮的“蛮子夏”、宝应的“陈蛮舍”等。移民迁入新地后,往往以自己的姓氏冠首来命名驻地,有时这些姓氏在这一带较为稀见或即使和这里原居民的姓同姓而不同宗,而被认为是“野”姓,久而久之,他们的驻地被冠以“野”命名而留存下来,如高邮的“野戴”、“野吴”等。
  为什么会有这场大移民?民间的说法基本上是朱元璋在报复,主要是打击张士诚的残余力量。民间说朱元璋报复虽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这场移民还有深层次的经济原因。
  明王朝为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之一便是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徙。江南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五府,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人口也较其他地区稠密。这样,明王朝自然要把这里的居民迁往邻近居民稀少的江淮地区。
  明王朝的移民不光是报复,还有抑制豪强,打击、分散反明政治势力的目的。
  《明史》中所载的由苏、松等五府迁入凤阳的移民,其中有不少是地主富豪,使这些富豪离开故土,失去原有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从扬州地区发现的家谱、族谱来看,徙往苏北地区的迁民中也不乏富户。
  移民们大多数说自己的祖籍是苏州,并且确指为苏州阊门,许多家谱、族谱也直接言明他们这一家(或这一族)迁自苏州阊门。
  阊门是苏州八门之一,出阊门西行可达枫桥和寒山寺,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从枫桥和寒山寺旁穿过,是水路经苏州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也是由水路出入苏州的必经之地。京杭大运河是近代交通发展以前沟通南北的唯一水道,所以出阊门、入江南运河,是苏州向北去水路的最佳路线,由于移民要过江,所以必须走水路。
  此外,由于阊门所处的交通地理位置,也就很自然地在阊门附近的驿站设局驻员,办理有关移民的一切公务。旧时寺庙往往又是“慈善机构”,阊门外除寒山寺处还有几座大寺院,也就有条件和可能接待和临时安置来自苏、松等五府众多的被迁之民,阊门一带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迁民的集中之地。
  这些被迁之民都曾是张士诚的“臣民”,在张士诚统治的十年中,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较为安定、富裕,张士诚失败后,朱元璋做了皇帝,支持过张士诚的人对朱元璋必然抱着敌对或畏惧的情绪。尤其是朱明王朝又强逼他们离开故土,他们怀念旧主、留恋故土之情就表现得更为强烈。苏州曾是张士诚的首府,阊门是离开家乡的最后地点,这样,苏州就成了他们心目中旧主的象征,阊门也就成了他们惜别家乡的标志。从苏南迁往苏北的人们,寄居他乡,不少人想回乡又回不得,只好把离别阊门时潸然泪下的情景用各种方式留传给后代,聊解思乡恋土之情。称睡觉为“上苏州”即是其中之一。
      那些苏州移民,从天堂般的苏州,被赶到了苏北那片苍凉陌生之地艰难度日,饱受蚊虫、蚂蝗、毒蛇、老鼠以及土匪的侵害。艰苦的生活中,他们时常回味苏州的美好生活,对祖辈生活过的古城、老街、小河、水井等一草一木,存有深厚的家乡情结,却又不敢公开表达思念家乡的想法,怕被冠以复辟造反的罪名。加上当时的交通不便,苏州和苏北相隔遥遥数百里,中间又有滔滔长江阻隔,即使在管理逐渐放松的情况下,一般人想回苏州也很难成行。在回乡难度如此大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睡梦中梦见回老家、上了苏州。渐渐地,形成了睡觉是“上苏州”的口语。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