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爱饮“乔家白”——扬州民间文化
发布时间:2010-7-6 6:47:58 作者:yztpdq 来源:本站 浏览量:5512 【字体: 】
话说明朝末年监察御史乔可聘,受奸臣魏忠贤排挤,归隐乡里,于芦村(今柳堡镇)以南之柘沟村筑柘溪草堂,闭门著书。他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如兴修水利,在范水以南修了一座水闸,人称“乔家闸”,此闸向东的一条河流便称“闸河”,灌溉宝应南片数乡的农田,百姓无不称颂。他扩建柘沟土地庙,该庙会名扬江淮,繁荣了宝应南乡的经济。他还聘请高手制作家酿,亲自参与研究配方,制出美酒“乔家白”,此酒口味纯正,清香浓郁,醇和回甜,有玉液琼浆之誉,明清时期一直冠领里下河酒业,并被列为皇室贡品。
花开两枝,话分两头。明崇祯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夜,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盘梦见一个瘦和尚走进了他家,裸露的胸口上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忽然一声婴儿的啼哭把他惊醒,原来是他的三儿子出世了。他上前一看,孩子胸前竟有一块和膏药一样大小的青痣,原来是苦行僧转世,他便给这个孩子起名曰蒲松龄。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自幼聪慧,才智过人,立志于科举,想当个良吏,为民造福,报效朝廷。可是由于官场黑暗,他屡试不中,名落孙山,这对他打击很大。他决定放弃仕途,转而著文,为了振作起来,便在自己的文房用具铜镇纸上刻了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康熙九年他30岁的时候,应同乡好友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来宝应县衙做了一年幕宾,时逢宝应连遭水灾,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他万分痛心,又作对联曰:
为诸生时动思立名为世,谁意一身而集万苦,
可惜肺腑空存,销尽雄心羞鬓发!
读循吏传深恨不见古人,试看隔年而告三灾,
不知龚黄再起,用何长策计安全?
孙县令见了十分感动,说:“蒲兄志行高洁,如白鹤行空,令人感叹。”蒲松龄便将自己在宝应县衙的办公处名为“鹤轩”,将他在宝应所作的诗词文告集为一册,名为《鹤轩笔札》。
当时宝应民间丰富而又神奇的鬼狐故事,使蒲松龄非常感兴趣,他经常身挂布袋,内藏纸笔,出没于孔庙、八宝亭、泰山殿、松岗、花子城等地,与人交谈,搜集奇闻异事,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素材。蒲松龄爱酒,对“乔家白”情有独钟。当年宝应多湖荡,下乡办差都要乘船,一坐就是半天,他总爱带壶“乔家白”打发时光,有诗云:“湖上一樽酒,橹声去渐遥。遥知故人立,望我入云霄。”“日翻湖面影,光动水波楼。岸近樽酒满,柳荫一系舟。”他吟诗作文也爱借“乔家白”助兴以激发灵感。
有一年冬天,他与孙县令乘船赴扬州,船上寂寞,他又照例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乔家白”与孙共饮,酒瓶一开芳香四溢,孙县令随口说道:“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蒲松龄立即对道:“糟粕落河,游鱼得味成龙。”酒至半醺,蒲松龄即兴吟诗一首:“沽三白酒共清饮,携芥山茶佐胜游。分赋梅花漾轻桨,片帆风雪到扬州。”后来“乔家白”便又名曰“松龄老窖”。民国年间继承“乔家白”传统工艺的德和陈瓜酒荣获1939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等奖。建国后又不断更新为“五琼浆”、“龄酒”和“扬州人”。
蒲松龄在宝应收集了大量的鬼狐故事,回山东后便写出了一本文学巨著《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现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郭沫若称赞他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