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申遗共有九个城市组成 扬州四个项目入围“海丝”遗产点
发布时间:2012-6-3 10:34:07 作者:yztpdq 来源:本站 浏览量:2350 【字体: 】
2012年6月2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来扬,就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对扬州遗产点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目前,扬州共有四个项目入围“海丝”遗产点,分别是立即列入项目仙鹤寺、普哈丁墓,后续列入项目大明寺、扬州城遗址(隋—宋)。
孙华教授此行,是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9个城市进行集中评估。据悉,此次评估后,“海丝”有望列入国家文物局申遗预备名单库。
扬州:丝绸之路的闪耀明珠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中国东海岸线中段,约在公元8世纪即已发展成为中国南北水路的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
“海丝”有南线和北线之分,北线为中国与日本、朝鲜的交通服务,始发港口主要有扬州、明州、登州;南线则面向东南亚和印度洋、波斯湾,始发港口为扬州、广州、福州、明州。
在丝绸之路中,扬州是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因为大运河,扬州在这条长时间被视为“东方世界主要国际交通路线”中,既是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连接点,也是海上丝路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
“可以说,扬州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闪耀明珠。”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扬州市申遗办主任冬冰说。
两遗产点成“海丝”立即列入项目
“海丝”申遗共有9个城市组成,分别是扬州、福州、泉州、北海、蓬莱、广州、宁波、南京、漳州。扬州有四个项目进“海丝”遗产点,分别是立即列入项目仙鹤寺、普哈丁墓,后续列入项目大明寺、扬州城遗址(隋—宋)。
在6月2日的考察中,孙华分别赴上述四个遗产点进行现场察看。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陪同考察。
仙鹤寺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西域先贤普哈丁于1275年创建。仙鹤寺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曾于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
普哈丁墓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南宋时期,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也集合了扬州建筑的传统风格,体现着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普哈丁墓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及中国穆斯林和回族等的重要佐证,同时也是中国和阿拉伯、波斯人民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
“海丝”申遗因扬州加入更加完整
目前,无论是立即列入项目仙鹤寺、普哈丁墓,还是后续列入项目大明寺、扬州城遗址(隋—宋),在扬州都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保护,发挥着旅游与交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客观来说,上述各遗产点正面临保护压力,如城市发展压力、建设开发压力等。市政府在不断统一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已经着手制定政府规章和专项规划,从管理和制度上缓解和控制开发压力。
“海上丝路承载着不同文明文化价值、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传播,体现着作为文化线路的价值互动和思想分享,而扬州是这个商品、思想传播链上至关重要的节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一定会因包含扬州的文化遗存分量和历史地位而更显丰富、厚重,海上丝路申遗也必定会因扬州的加入而更加完整、真实。”冬冰说。
扬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哪些?
据扬州市申遗办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经研究梳理出来四个遗产点,分别为:大明寺、仙鹤寺和普哈丁墓、扬州城遗址以及崔致远纪念馆。当然,“这几处是目前经研究梳理出来的遗产点,不是确定列入的,最终要等文本做出来才知道。”
大明寺
见证鉴真东渡、佛教东传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名大明寺。寺庙始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清初为“扬州八大古刹”之首。
大明寺是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的邀请,为弘扬佛法,前后历经十年磨难,先后五次东渡失败,终于在第六次方能顺利东渡,在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尊敬,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大明寺已成为中日两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仙鹤寺、普哈丁墓
见证伊斯兰宗教文化传播
普哈丁墓和阿拉伯人墓碑就是宋代留下的伊斯兰教文化在扬州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早在七世纪,扬州就是连接海外与中国内地的交通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据记载,穆罕默德曾派四位贤者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二贤传教于扬州。自此,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在扬州这块土地上与本土文化相互结合、影响、渗透、融合,对扬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有着民族与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
普哈丁是继二贤之后于宋代(1265)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士,由于他乐善好施、扶弱济贫,赢得了扬州穆斯林的拥戴,受到了当时地方官的礼遇和保护。同时他十分尊重民情,在创建礼拜寺时,以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吉祥物“鹤”的身躯从嘴到尾来布局建筑物,仙鹤寺由此而得名,现为中国沿海四大清真寺之一。自普哈丁至现代已历七百多年,墓园一直受到扬州穆斯林的珍视,也为历代政府明令保护和修缮。新中国成立后普哈丁墓园古迹保护和研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考古研究人员的关心。至今仍保存着宋、元、明、清的古迹,极有保存价值,成为中国和阿拉伯、波斯人民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
扬州城遗址
见证唐代贸易交通枢纽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扬州城遗址(隋—宋)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文物价值极高,在我国的城市考古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建城历史连绵,汉代以来城池位置变化基本未出此范围,历代城池相互叠压,遗迹遗物埋藏十分丰富。遗址内涵包括汉广陵城、六朝广陵城、隋江都城、唐扬州城、宋三城、元代扬州城、明清扬州城,面积16.8平方公里,范围覆盖明清老城区及西郊、北郊大片区域。这在古代城址中较为罕见,其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在全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内涵最为丰富的中世纪城址。
扬州城遗址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对揭示扬州城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扬州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扬州城遗址内的遗迹、文物众多,且代表性强、时代特征鲜明,是扬州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大量精美的瓷器、瓷片以及船只等历史文化遗存,包括本报最近报道的扬州双博馆镇馆之宝——黄釉褐绿彩云纹罐(长沙窑),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充分说明了扬州是我国东南地区当时最大的经济城市,也是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最大国际城市。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