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都——扬州地方名胜古迹-k8凯发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江都老城区南端。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 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出现,这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为49800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吨,自引江水550吨。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0500亩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引江闸雄伟壮丽。门前,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8个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入门,沿坦荡大道南行,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那相当于10层楼高的灰白色建筑与绿树、碧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伫立在站体之巅,凭栏远眺。南面,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北面,高楼林立,纵横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东西两侧,滔滔汩汩的通扬运河、芒稻河,如白色的莽带飘落在百里田畴。四座泵站中的第四站是功率最大的一站,其工效远远超过了以前建成的三个站。站房控制室内,一溜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沿梯盘旋而下,来到底层,即使是盛夏,也觉凉气袭人,这已是水下10多米的深处了。这里有一台台庞大的机泵,每台泵的直径达3米以上。置身于抽水机站的心脏,耳边没有想像中的电机轰鸣,只见工作人员有的在操作台揿按电钮,有的在巡视巨型机泵运转,一切都那样井然有序。只有站立在出水口时,才见巨型水泵吐出的漩水如乱云翻滚、野马脱缰、恶龙闹海,奔流直泻,其气势令人惊心动魄。正是这种神威,使往日被称为桀傲不驯的4条巨龙——入江4条淮水,被死死地扼制在4站的“巨手”之下,江淮两川从此跨流域互调,并通过8级提水站,将水直送徐淮地区和洪泽湖畔的安徽毗邻地区,直接灌溉360多万亩农田。1978年徐淮地区严重缺水,4站往北输送近60亿吨长江水,有效解决了三麦冬灌、水稻培植和工业、交通及人民生活用水,把过去那种“江水望不到,淮水不可靠”的哀叹抛到了九霄云外。1994年大旱之年,仍使偌大的苏北仓满囤盈。1991年百年未遇的大涝中,4站共倒排洪水达2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苏北的灾情,避免了1931年水漫泽国、饿殍遍野的历史悲剧的重演。百万水乡人民由衷地发出“一个甲子两重天”的感慨。在排灌的淡季,利用淮河余水发电3千千瓦,将强大的电流输进电网,给远近的工厂、农村送去一片光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如果说引江站体是一个能令江水倒流的巨人,是壮美的,那簇拥这壮美站体的则是另一番秀美的景色。进入站区,沿人行道两旁植有龙柏、雪松、银杏。路旁高大的雪松,盘旋曲折的虬枝,厚厚实实的针叶,庄重雍容。河岸,垂柳与桃树间植成行。阳春三月,步入其间,真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都人民的瑰宝,是江淮大地的骄傲,引江以她特有的英姿,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一位外国总统参观后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起步首先在于农业发展,农业又离不开水利。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一行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观;2000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如今“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即从江都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之水引到天津及河北地区,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大圣寺:古大圣寺,唐高宗时初建,明朝续修,康熙三十五年重修,解放前夕毁坏。1993年11月,江都县人民政府将金龙四大王庙改为大圣寺。1999年5月1日,大圣寺举行了佛像开光暨祖永住持升坐仪式,扬州市佛教协会赠送“莲花观世音”(中堂)。著名高僧雪松法师撰联并书:“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国内许多寺庙派员参加,雪松法师主持开光。
如今,古刹大圣寺的修葺工作基本完成。该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南侧廊房等。山门寺匾,由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法师题写。入山门,中供一尊装金弥勒佛,背后供护法韦驮,两侧供四大天王,丹墀正中置香炉宝鼎,三层十八角,铁铃垂悬,清风吹拂,发出珮环之声。大雄宝殿,高大宏敞,气势巍然。中供释迦牟尼大佛,左供阿难,右供迦叶;大殿两侧(南北)分供十八罗汉、哼哈二将,大殿两柱楹联分悬:“大泽泱泱龙潜于斯因妙境,圣民济济川流到此汇真源。”释迦佛身后,朝东的是观音大士站在鳌头之上的塑像。身后为设计严谨的五彩泥塑,有大海、波涛、仙山峻岭、龙宫仙阙、猴王洞府,以及不可胜数的大小佛像,雕刻细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后殿供佛多尊,有门通外,门上嵌“金龙四大王庙”匾额,尚存旧庙风格。寺内有一尊国内罕见的大型汉白玉卧佛,重18吨、长6米,材质精良,洁白如莹,造型优美,雕刻精湛,为雪松法师委托徒孙新加坡人乘精舍住持觉众捐赠。 
开元寺:座落于大桥镇,因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故得名。寺名由大书法家李邕题写。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高大宏伟、凝重端庄。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曾登临赋诗抒怀:“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卢纶);“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刘长卿);“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这些绝妙诗句,勾勒出长江岸边古寺的优美景色。开元寺于清顺治十八年迁移至镇西三丰村,寺貌依旧。1958年寺废圮。1994年开始,重新兴建山门、三圣殿、客堂、斋堂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由扬州建筑设计院设计,大殿的彩绘由我国著名彩画大师、北京故宫博物院马田老先生主持设计。大雄宝殿为歇山复檐,翘角飞檐,高大雄伟。寺内供奉释迦牟尼大佛像等,佛身高大,气魄非凡。整个大雄宝殿,构造精良,绚丽多姿,体现了江都“当代鲁班”的技艺,是江都的建筑杰作。2000年大雄宝殿竣工,当年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国内外名僧佳宾云集,盛况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赠书,茗山法师题写寺匾,雪松法师撰写楹联:“圣教东来金人应梦,开元重建政策英明。”开元寺座落乡野,近饮江水,绿树相衬,雄雌银杏分植寺后,华盖翠顶,成为典型的滨江田园寺院。每逢五月十八日庙会,开元寺香烟缭绕,礼佛敬香者络绎不绝,是江都宗教旅游文化的一大景观。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真如寺:真如寺又叫真武庙 真如寺又叫真武庙,座落于小纪镇,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为道场,建于唐,后荒废。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经楼(两层),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历尽沧桑,至1949年,真如寺仅存一大殿。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门曾数次对真如寺进行修葺,使古庙焕然一新。真如寺大殿坐北朝南,殿门左右各 置石灯笼一座。大殿总面积139.4平方米,高9余米。正背两端饰有龙形吻,巨大的斗拱将戗背角端高高托起,内梁柱、枋用料考究。真如寺气势宏伟,古朴端庄,重檐间悬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匾, 大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大佛像,左供阿难,右供迦叶,东西供十八罗汉。正殿柱悬楹联由心澄撰写并题书:“真实智真谛行三界四生知定慧,如是观如来法千贤万圣仰高明。”每至香期或庙会,真如寺香烟缭绕,礼佛信士朝拜如云,摩肩接踵,为水乡增添了一道民俗风景 。
斗野亭斗野亭位于邵伯, 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雄踞高丘,面临邵伯湖,凭眺湖光浩渺,远观帆影点点,近看田家炊烟,都有无穷的乐趣。数百年来,斗野亭引动了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景赋诗,尤以北宋年间的文人来得最为集中,名声最显,而且来必写诗,诗必绝妙。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东坡并称“苏黄”,他的和诗是《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称赞老师的诗“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他也是秋天来的,所以笔下的景色比较萧瑟,“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霜清见鱼行”,“白鸥远飞回”。当然景是寓情的,他也屡遭排挤,所以最后也发出了“佳人归何时”的感叹。这“佳人”即指孙觉,他在朝廷中也难立足,所以黄庭坚关切地劝他也解甲归田,摆脱荣华富贵。秦观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文学史上以词著称。苏词豪放,秦词婉约,两者互为词坛犄角之势。他的《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写作亦在秋天,他的诗长于写景,近景“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村墟翳茅竹,孤烟起晨烹”;远景“北眺桑梓(高邮)国,悠然白云生。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扬州)”。一次看不够,还想春天再来:“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其后,苏门四学士中的张耒又来此写了《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晁补之虽未和孙莘老,但也写过《视邵伯埭新堤》三首。其后还有北宋诗人张舜民也写过《和孙莘老题邵伯斗野亭》,南宋诗人尤袤等又来此作过诗。2001年秋,邵伯镇政府投巨资,择址在京杭运河与古邗沟交汇处,新建斗野亭园。主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内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大书法家字迹镌七贤诗碑于壁。周边有亭、长廊,东有假山耸立,北置铁牛卧蹲,临水为雕石栏杆。优美的环境,玲珑精致的建筑艺术风格,名诗名墨的丰富文化内涵为海内少有,可与闻名全国的北京陶然亭、徐州放鹤亭、滁州醉翁亭、陕西喜雨亭四大名亭相媲美。游者入园,既可观赏七贤诗作和四大书法家墨宝,又可饱览运河风光,是邵伯目前最佳景点。
仙女庙:江都城区旧名仙女庙,其来历与东陵圣母庙带发修行的杜、康二位女道士有关。这里最早叫蔡家庄。传说东汉时的一年,天降大灾,东海一条黑龙来这里兴妖作怪。其时,大雨倾盆,河水滔滔,大水淹没了庄稼、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偏偏瘟神又至,全庄人上吐下泻,奄奄一息。危急关头,天空飞来一条白龙,昂首向黑龙杀去。经过几个时辰的搏斗,黑龙败下阵去,狼狈而逃。空中云消雾散,大水向长江退去。此时,天边又飞来一只黄鹤,口衔药草飘落而下。不一会儿,白龙和黄鹤都不见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两位道姑打扮的女子。原来她们就是东陵圣母庙(东陵为我市宜陵古称)里的女道士杜姜和康紫霞。两位姑娘用草药熬汤,送到每家每户,使全庄人转危为安。后来两位姑娘化作两条白龙腾空而起,驾着彩云飘然逝去。人们为感谢她们的恩德,就在河边建了一座庙,祀奉二位仙女。后来,蔡家庄也就被“仙女庙”名称代替。仙女庙的来历史书中记载颇多。《后汉书·郡国志》中关于广陵郡东陵亭(今宜陵)有这样一段记载:“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终,以状上,因以其地立庙,号曰东陵圣母。”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又载:“扬州东陵圣母庙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圣母多年,一旦白日飞升,化为白龙而去。”按此说法,康紫霞身为东陵圣母庙主,侍奉圣母杜姜多年,不无有“素著灵异”的附会之说,死后被人尊为仙女并“立庙祀之”是完全可能的。据记载,仙女庙在东陵圣母庙以西二十多里处,其正殿上确也供一牌位,题为杜康二女,所以一般认为仙女庙所祀的仙女为杜姜和康紫霞。仙女庙始建于宋代,庙址在江都镇区的通扬河段北面,清代咸丰年间重建的庙宇最为宏伟,有前殿、中殿、后殿。前殿正门石额以白矾石为材,高约2米,宽约0.7米,镌刻“敕封古仙女庙”正楷大字。“敕封”二字为红,其余为蓝,周边有龙纹浅刻。中殿的吊篮中放着皇帝敕封的文书。后殿即为仙女娘娘殿,殿中有香案,水磨青砖的神台上木神龛精雕细刻,内立两仙女塑像。东墙嵌有记载庙史的石碑一方。但到了晚清时,该庙仅留下文人墨客抒发“黍离”之感的诗文了。
邵伯湖:邵伯湖又名棠湖,古属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浩渺无际的邵伯湖是邵伯自然风光绝佳处,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愈显风姿绰约。如今,两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好似绿色的长龙,盘绕着清澈的湖水;隋堤边,大树下,那接待游人的大厅和别具一格的小木屋,错落有致的点缀于绿树丛中;临湖远眺,烟波浩渺,鱼帆点点,一望无际。泛舟水上,垂钓湖畔,吃湖鲜,观民舞、听民歌、赏民乐,置身于大自然中,顿觉心旷神怡。明代赵鹤《过邵伯湖》诗云:“湖口人家住处幽,桃花蹊下晚驱牛。水耕谁信为农苦,春望何妨作客游。落日波声侵短竹,平沙风色带眠鸥。送行最爱长堤柳,直到官河绿未休。”邵伯湖湖水清冽,水草丰美,盛产鳊、白、鲤、桂等鱼种及银鱼、螃蟹、青虾、蚌螺等水产,还有“运河三宝”之一“邵伯菱”和当今声名鹊起的“邵伯龙虾”。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就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邵伯铁牛:清朝康熙年间,淮河水灾,邵伯镇南更楼决堤,决口长达180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见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漕河总督张鹏翮迅速堵塞决口。因决口太深,一时难堵,故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十二只动物,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祁镇水。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邵伯铁牛长1.98米,高1.10米,腹空,横卧在厚约10公分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吨。咸丰二年《甘棠小志》作者董恂,奉命督运楚南漕粮路过邵伯,见邵伯铁犀尚完整,独无铭,特补撰曰:“淮水北来何泱泱,长堤如虹固金汤。冶铁作犀镇甘棠,以坤坎柔克刚。容民畜众保无疆,亿万千年颂平康”。
江都三古镇:江都镇龙川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街道呈东西向,长达三华里,由一条线上的东、中、西三段街道组成。路面以条石铺就,下有污水排放道。龙川街在历史上是条繁华的街道。龙川街上各种店铺经营的土特产名声远扬。龙川街有众多古迹。邵伯老街是条石街,地处运河大堤东侧。现在的邵伯条石街南北长约1500米,宽2米余,有“弯弯曲曲一条巷、从南到北三里长”之称。古运河曾是黄金水道,因此条石街也曾是热闹非凡。大桥镇是古镇,古名白沙。1987年12月,大桥镇疏浚大石桥河时,在杨墅村南偏西约110米河边处出土了唐代窑藏银器,足见大桥镇的历史悠久。在南后街至今还保存着清咸丰年间某盐商在此建筑的楠木厅住宅。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仙女公园:“园之美,萃于山水;园之妙,藏于堂奥;园之曲,若断若续,园之深,宜冬宜春。”一位江都文人用了28个字,道出了仙女公园迥异他园之处。该园建于1985年,园不大,占地不过十几亩,但布局之妙,景色之美,令人久久难忘。园址在芒稻河东岸,七闸桥东堍,依水傍堤。西面,古芒稻河绿水萦回,波光粼粼;南侧,七闸大桥横跨芒稻河两岸,如彩虹卧波。 仙女公园门前设石牌坊,浑厚古朴,以浅红色剁斧石建成,四柱皆取华表形制,云纹缠绕。正面坊额“龙川胜迹”,背面“仙女遗踪”,雄奇雅健,笔力古朴。这8个字既将江都这一龙川胜地、仙女旧踪点明,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又将“龙”、“仙”二字巧嵌4字之首,自然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门厅与牌坊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形为如意,游客一入园,即游园如意。进门厅先是一小园,园中,以太湖石依地势堆叠成花台,几株翠竹点缀其间,恰到好处。园门—亡古篆“游仙”二字映入眼帘。进入园门,西部五叠泉,一支“玉液”从假山顶端跌落,出水处似为龙头。水流不断,水溅石响,如闻琴韵,泉旁山黄树绿,溪旁仙女雕像亭亭玉立,淡装,素裹,冰清玉洁。溪边绿柳吻水,花木葱茏,把仙女映衬得楚楚动人。 沿东壁回廊前行,一假山横亘,若龙而卧,东为龙首,尾在西边。该假山不是追求部分象形,而是取整体气势,洞曲峰岭,岩壑幽藏;峡谷险奇,清泉回旋。诗人赞其“若轻云之蔽日,若流风之回雪”,实不为过。…… 仙女公园美不胜收,《唐伯虎》、《蒲松龄》等电视剧的大量镜头在此取景。著名作家琼瑶“六个梦”的最后一个梦《青青河边草》在这里拍摄一外景后,琼瑶说:“如若还有梦还是要做到仙女公园来。
渌洋湖:渌洋湖原是沼泽荒滩,蒿荻遍布。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长带,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北不见边。葱绿、透亮、厚重,恰如一道绿色屏嶂。夕阳的金光洒满绿带,无“大漠孤烟直”的萧瑟,却有“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不过这奔涌翻腾的长河是那葱葱郁郁的绿色林带。 此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16.5公里的圩堤环抱。这里水资源丰富,村村有鱼池,整个鱼池面积有300多亩,水产养殖场的面积达1300亩。1976年秋天,省、市、县土壤和林木专家对渌洋湖荒滩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这里虽然是荒滩,但水生、陆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如果植以茂盛的林木,这里将成为鸟类、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成为荒滩上的绿色银行。经过20多年的建设,原来的荒地已发展成林场。如今的水杉、池杉林590亩,苗圃110亩,果树87亩,竹林20亩,农田358亩,活立木蓄积7820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如今池杉林和果木园中,林涛起伏,鸟雀啁啾,蛇游兔窜。这里湿地鸟类、森林鸟类,约有数百个种类,隶属13目20科,其中东洋界鸟类21种,古北界鸟类28种,广布种鸟类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0多种。那灰的是喜鹊,棕背的是伯劳,通体金黄、只有黑枕的是黄鹂,一眼睛睁、一眼睛闭的是猫头鹰。池鹭是不怕人的,常在人面前悠闲地散步;而苍鹭似乎特别高傲,在远处迈着绅士的步履。树梢上鸟巢一个挨着一个,而树下则不时看见野兔窜过;黄鼠狼常常是两只前后相随,而水獭则探头从水中出来,一有风吹草动则立即游向远方,这是一个飞禽走兽的自由世界。1985年8月,渌洋林场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981年,这里的大袋蛾和刺蛾曾成灾,保护区建成后,林内几乎找不到一只害虫。因生态效益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可观的。正因为如此,林业部、林科院的专家,印度、尼泊尔等国林业代表团来此地考察,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把渌洋湖拍成了电影。放眼未来,渌洋保护区已制定出规划,增加游览景点,点缀园林建筑;建立标本馆,展示保护区的鸟类和野生动物标本;建成森林公园化的自然保护区,建成规模较大的沼泽平原鸟类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龙川广场
:龙川广场坐落于江都城区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厅”,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都体现了“龙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龙之魂”、“川之韵”的丰富内涵,融入现代化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巧妙揭示了“龙”、“水”、“绿”的主题。
下沉式广场北首主入口处有一天然卧石,上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龙川广场”四字,水由石下涌出,沿“龙川”逐层叠落,注入广场中心的“龙池”。“龙池”内设音乐喷泉,在此可以观赏到随音乐节奏自然形成的壮美景观。“龙池”中心设置广场主题雕塑——“龙腾”,采用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现代雕塑手法塑造,重30多吨,外蒙不锈钢,总高21米,寓示着“龙川胜地”21世纪美好的未来,是整个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和视觉中心。“龙池”周围为广场活动场地,呈三环式。内环总面积2000平方米,寓意新千年的到来。其绿化池壁为四组侧卧浮雕,每组高1.5米,长30米,用“雪花白”石材雕刻。《仙女传说》记载着杜、康二女拯救百姓的历史故事;浮雕结尾处还复制了怀素手书《圣母碑文》,显现出一种古意盎然的美感。《古邑风流》描绘了江都境内历代名人志士的肖像,个个气宇轩昂。江都境内的名胜古迹以及谢安治水,岳飞退金兵等故事,也用浮雕的形式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龙川揽胜》通过对市区芒稻河沿线历史上的名胜古迹和现代的城市风貌的描绘,反映出市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当代建设成就。《引江放歌》浓缩了江都的历史、人文、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展示了江都作为“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以及水利枢纽、电力枢纽、交通枢纽的特色,使人们在清雅的环境下体味历史,感悟人生。广场中环总面积13320平方米,寓示江都市域面积1332平方公里,由龙柱和大色块绿化构图组成。矗立着的12根龙柱石雕,通高6米,柱头为青铜浇铸的上古、商、春秋、战国、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龙型,柱体由整块花岗岩雕刻,上有相应年代的代表纹饰和简要说明,揭示了千年以来龙的历史和“龙文化”变迁。外环平均半径108米,寓示江都108万人口。设有大型水利浮雕“水之魂”,画面长30米,高4米,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以“水”为主题,以黄河、长江、淮河及京杭大运河水系为主线,荟萃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成就,从大禹治水到今日长江三峡工程尽现其上。广场西南的音乐台,可容纳1200名观众,专供群众文艺演出或团体活动之用。舞台的设计以圆为母题,直径16米,像珍珠似满月,有水池环绕四周,设一小桥与广场相连,这是运用了北宋时“鱼沼飞梁”的设计思路,表现了古典文化韵味。看台16级,一圈圈弧形看台汇聚成一首韵律感极强的乐曲。整个看台似一个河蚌,舞台似一颗珍珠,取“玉蚌献珠”之意,构图完美。与音乐台东西相对的,是具有现代风格的三层观光楼阁,它位于广场制高点,南可远眺引江水利枢纽风景,西可俯视广场全貌。每层观景处均为开敞式,为游人提供良好的观景空间,是一个绝佳的城市望点。俞致贞、刘力上艺术馆位于广场东南侧,毗邻观光阁,是一座圆形主体和扇形单元组合而成的建筑物,简练中求丰富,创造了一个新颖庄重的展览空间。龙川广场的人防工程则在东北角,呈“l”型布置,与音乐台遥遥相对。北端入口全部以玻璃和钢结构制成晶莹剔透的密檐金字塔型,造型十分别致。绿色是广场的基调。广场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采用了流线形水波纹图案造型以及大色块的绿化构图,花岗岩和各色卵石铺就的曲径蜿蜒其间;移栽了香樟、桂花、石楠等150多株古树名木,其中桂花树龄在百年以上,最长的达365年,形成了“自然、简洁、明快”的绿化风格,凸现了“花木之乡”的特色。夜景新颖、亮丽、柔和、迷人,整个广场共装灯752盏,从意大利进口的“城市之光”,采用最先进的颜色渐进技术,渲染了“龙腾”的立体感,凸现了个性。先进的“椰树灯”,白天是仿真椰树,夜晚通体发光,增加了广场丰富的色彩感和立体层次感。“礼花灯”处理成“星光闪烁”的动态艺术效果,增强了视觉的冲激力。再汇以星罗棋布的草坪灯、高杆仿生庭园灯等灯组,使整个广场在灯光的辉映下流光溢彩,令人流连忘返。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