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扬州地方风俗-k8凯发

打春:扬州人至今仍把立春叫做”打春”。这天早餐,家家吃汤圆。封建时代,每逢春这一天,扬州城里各衙门的大小官员都身穿官服,齐集知府衙门。自知府(太守)起,按官职大小依次手执彩杖鞭打泥塑的“春牛”,边打边向”春牛”抛撒稻、麦、豆等农作物,直到泥牛打碎,谓之”打春”。
过年:(春节) 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初一这天,不用刀剪等利器,以图避凶;不洗晒衣物,以示闲暇;不扫地,以求”聚宝”。正月初五日叫”财神日子”,人们一起床就”挑财神水”。然后到家门外附近路去烧钱化纸,叫”烧利市”。早饭有的吃圆宵,有的吃面条,有的煎食腊月二十四煮的糯米饭。这天,还有穿戴财神衣帽、戴着面具的上门贺财神者,叫做”跳财神”,主人施以糕馒,表示”谢财神”。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经不见,初一这天,有些单位举行团拜,人民群众还开展向烈军属拜年及各种文化活动。
灯节:农历正月十三日开始进入灯节。此前,凡有女儿新出嫁的,娘家要买“其粼送子”等灯送去,叫做“交灯”。正月十三日叫“上灯”,晚上家家吃汤圆。晚饭后,小孩子们出去玩灯,各单位也张灯结彩。这天,农村一些村民还为同庄婚后未育的夫妇送灯,有的还派人到子女多的人家“偷”来一只钵子连同“其粼送子”等彩灯一起,送到望子人家,祝他们早生贵子。第二年灯节,若这对夫妇生了孩子,便买一套钵子(6-8只)送被“偷”之家,以感谢发了吉兆。从正月十三上灯起,郊区各村庄都在土地庙前竖两根三四丈高的灯杆,上挂一串或一圈圈灯笼,叫做“桅灯”,每晚点亮,直到落灯。此俗今已不见。正月十五为“正灯”,又称“元宵节”、“小年”、这天,有的地方搞灯会,亦有舞龙灯。挑花担、荡湖船等民间游艺活动。旧时元宵这天,扬州城里的中青年妇女要寻伴结伙出门游玩,到庙中烧香,有“走三桥”、“烧十庙香”之说。20世纪80年代,市区在灯节期间组织灯展,各机关、工厂、商店等单位都扎制各式彩灯按区放置在街道马路两旁。这些彩灯制作考究,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近年来运用声、光技术,使彩灯更显得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观灯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不少农村人也进城观灯。
清明: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制的烧饼,有的烧饼还和嫩柳叶和面做,说是吃了不生灾,此俗现今仍然可见。不少家庭还有清明上坟祭扫和踏青(野外郊游)的习惯。
立夏:这天,扬州人有吃五香茶叶蛋、吃七家茶、不坐门槛、称体重等预防疾病之举。城里人还有”立夏尝鲜”之俗,即天天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立夏之前,有新出嫁女儿的人家,要买凉枕、扇子、阳伞等送到女儿家,谓之”送夏”。
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早晨吃粽子。粽子内除包糯米外还分别加入蚕豆瓣、赤豆、红枣片、香肠、火腿、咸肉、鲜肉等料。从形状分有三角粽子和小脚粽子(又叫斧头粽子)等类。中午的菜肴较丰富,有”十二红”(又称”十二鲜”)之说,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在小孩耳、鼻、肚脐等处涂抹,在额头上画”王”字避邪。这天,家家门前插菖蒲、艾条;妇女头上戴艾叶或石榴花时,浴室加菖蒲、艾条烧浴水,谓之”百草汤”。在小孩子颈部、腕和脚颈上扣白索子(彩线,一直扣到六月初六),用白索子编网络装咸鸭蛋挂于胸前。有的人家还约牛、猪、猫、狗等牲畜系上索子,以期六畜兴旺。在家中挂张天师或钟馗像,烧张天师”黄符”。旧时端午节期间还瘦西等较大水面举行划龙船活动,民国以来逐渐少见。如今,挂张天师像,烧黄符、烧”百草汤”等不见,其余大部分习俗仍存。
六月六:这天,扬州人中午包饺子吃,说是这天吃了饺子不会疰夏。旧时还有六月六洗澡之俗,不仅人洗澡,还给猫狗洗澡,俗有”六月六,洗澡白;猫洗澡,狗淘浴”之说。
中秋节:扬州中秋节敬月由女子进行,民间有”男不拜月妇不祭社”之说。敬月供品有:五块大小不等垒成塔形的烧饼,一斤重的”月宫饼”不空房的莲蓬(称”和合莲”)。这晚,扬州诗社的诗人们还喜欢聚集到小金山东侧的月观赏月做诗;青年男女到瘦西湖公园去游园赏月,午夜到五亭桥去观赏桥下映月。近年来,扬州瘦西湖还举办灯会,游人数以万计。
重阳节:扬州人爱在重阳节登高祛邪。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观音堂或文峰塔等高处,欣赏秋景,不出门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阳糕象征登高。旧时每逢重阳节,作坊老板都要办酒请工人,席间每人最少两只螃蟹。工人们吃了重阳酒,更加劲地做工。旧有”吃了重阳酒,日夜不停手”之说。
冬至:扬州人称为”大冬”,又称”过小年”。旧时冬至这天,商店、手工作坊、学堂都要放假一天,俗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之说。这天,扬州人还有煮食蕃饭(南瓜)之俗,说明大冬吃蕃瓜可以免灾。
送灶: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灶的节日,也有二十三日送灶的,旧时分”官三民四”。扬州的送灶活动由男子进行,女子不得参与。送灶的供品有:一碗插有灶饭花的灶饭(糯米饭),一碗酒糟,一个有饴糖做成塔形的灶糖。并用麦秸草扎马,傍晚时把马和红豆洒在屋脊上,意为送灶老爷上西天,求灶神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送灶这天,也是传统的大扫除的日子,俗称”掸尘”。今送灶之俗不多见,但掸尘之风却沿袭下来。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晚”。下午,农村有些人家用石灰水在窗户上画圆圈,以驱邪;西北乡有些地方还用石灰粉或石灰水在大门外画上一个个锭子形的图案,以供初一早上踩(采)财。晚上团圆饭的菜肴是全年最丰盛的,不问样楼多少,有几个菜几乎是家家都有的,且有吉祥寓意:安豆(即豌豆)头炒百叶(寓”百事平安”)、水芹菜(因其虽有节而隔薄,几乎相通,故寓”勤快”和”路路通”之意)、烧鲢鱼(当天不吃,留到初五以后才吃,象征”年年有余”)等。桌上,给未能赶回来过年的亲人设一套餐具、空一个席位。晚饭后诸事做完,关好前后门,再在大门后挂上用红纸剪成的钱,倚一小捆芝麻秸(有的还挂一束水芹菜)”封财门”。最后在锅里放进糕和枣子,预祝”高高爽爽,早早发财”。睡觉前,老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在小孩的枕头边放一个纸包,内装糕、枣子、花生、瓜子、糖果等食物,称为”压岁果”。招呼小孩初一早晨起来不要乱说话。80年代以来,因电视的普及,除夕夜的团圆饭吃得较早,吃完饭全家人坐到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会”节目。信息整理: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