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板徐海光——地道的宝应人
我叫徐海光,宝应县西安丰镇人,人到中年,也算事业有成。20多年来,我一直在繁华的大上海打拼,干什么?当“破烂王”。我文化不高,但也懂“乡愁”,我的乡愁是什么,我告诉你,是“酱油”!
2月17日,马年腊月二十九,我开车回到了阔别将近一年的苏中老家——宝应县最东北角的西安丰镇。卸下从大上海带回的大包小包年货,跟家乡父老逐一打招呼,我再也耐不住了,赶紧去镇上的一家老字号酱油厂打酱油。这么着急找酱油,不为别的,就是喜欢那个熟悉的味道,这就是我的乡愁啊!
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丰人,20多年前,只身从老家宝应到上海打拼,如今已经是闸北区小有名气的废品回收老板。在我们宝应以及周边的淮安市淮安区、盐城市建湖县等地,安丰酱油是拿得出手的特产。我们这辈人是闻着酱油的醇香长大的,到天南海北怎么吃都吃不出家乡酱油的味道来。正因为如此,我在外逢人便提家乡的酱油,听说西安丰酱油申报“非遗”,我更是得意得很。每次从外地回来,总忘不了捎上几箱当地名声最响的“康旺牌”西安丰酱油,这几乎是我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老规矩,每年过年更是如此。
西安丰酱油历史
西安丰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志龙的手上,有一份关于西安丰酱油的《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文中明确记载,早在唐代,西安丰民间就有酿造酱油、米酒的糟坊。清道光年间,仲氏兄弟创办德和酱园,传统酱油酿造技艺得到完善和改进。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丰酱油对关健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创新,生产工艺更加科学。
传承和保护
让徐海光们备感自豪和欣慰的是,家乡的这个老传统工艺如今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由镇政府牵头,已启动了几项重点工作,比如开展酱油酿造技艺的研究、抢救保护,收集传统的制作器具、图片等;组织成立西安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保护规划;帮助康旺调味品厂扩大产业规模,扩大生产,培训产业工人,扩大影响;规划建立康旺酱油酿造产业园,做大酱油产业,鼓励采用传统技艺酿造酱油等等。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