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杖头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15-8-13 8:58:21 作者:yztpdq 来源:本站 浏览量:5400 【字体: 】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杖头木偶戏俗称三根棒,是由表演者依托一根命杆和两根手杆进行操纵表演的艺术。杖头木偶戏始于唐代。唐代韦绚著《刘宾客嘉话录》曾载“大司徒杜公在维扬入市看盘铃傀儡”。这里说的维扬,即今日之扬州,而杜公即指杜佑。“盘铃傀儡”即当时傀儡戏之一种。到了清代,扬州的木偶戏达到空前繁荣,不仅演出频繁,其种类也更加丰富,集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水傀儡之大全。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道:“韩园在长堤上……闲时开设酒肆,常演出傀儡子,高二尺,有臀无足,底平,下安卯栒,用竹板承之,设方水池,贮水令满,取鱼虾萍藻实其中,隔以纱障,运机之人在障内游移转动。”清代扬州诗人郑板桥的《咏傀儡》更将木偶戏刻画得惟妙惟肖:“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成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得意那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纵教四体能灵动,不藉提撕不屈伸。”清乾隆年间,徽班晋京前齐聚扬州,新颖的徽剧艺术,博得富商巨贾以及市民们的青睐,迅速占领演出市场。这时的木偶戏在扬州市区逐渐衰微,被迫转向扬州附近的兴化、泰州、泰兴、靖江和如皋等地,在那里生根立足,后日渐繁荣昌盛。清代中叶,杖头木偶分布区域的庄户人家每逢祭祀敬神、婚丧寿辰、岁时节庆都必演木偶戏。一时间,众多专业的和亦艺亦农的木偶戏班应运而生,争相观看木偶戏成为寻常百姓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据调查统计,泰兴县于 1949 年前共有 117 个木偶戏班;1957 年,泰兴县对民间木偶剧团进行登记时,尚有光明、新生、大众、德胜、合兴、群艺、复兴、仲德、同兴、同福、同艺等 11 个木偶剧团。另有“民福”班在镇江登记,成为镇江木偶剧团;“红星”班在上海登记,合并进了上海木偶剧团;还有的在如皋和泰县登记成为当地木偶剧团。1959 年,泰兴县将 11 个木偶剧团合并为 3 个木偶剧团,又于 1968 年秋将木偶京剧一、二团(木偶京剧三团已于 1965 年解散)合并为泰兴木偶剧团。1973年7月,泰兴木偶剧团升格为扬州地区木偶剧团(1982 年又更名为扬州市木偶剧团),团址也由泰兴迁至扬州。此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杖头木偶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骄人的业绩。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杖头木偶戏先后吸收了昆、徽、京等诸多剧种的表演之长,经过几代艺人结合杖头木偶特点,长期打磨而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艺。杖头木偶戏演员必须练好托举木偶的“托举功”,操纵木偶的“扦子功”,掌握各种人物步伐特征的“台步功”等基本功;要把握好操纵木偶的“坐立要稳”、“方向要正”、“身体要直”、“行动要平”等表演要素。除了一般的技艺要求外,杖头木偶戏表演艺术家在各个新创节目中,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表演技艺,如“水袖功”、“扇功”、“长绸功”、“书画功”等,成为杖头木偶戏表演艺术的一大亮点。杖头木偶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亲和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这种平民化的艺术既可以在大剧院的舞台上以华丽、壮观的阵容倾倒观众,也可以在校园、乡村中以质朴无华的演出感染观众,还可以在喜庆宴会上以“人偶同台”等特殊的形式给人们带去欢乐。
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
杖头木偶戏从两个不同渠道进行着艺术的传承。一是民间的传承。民间传承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进行。据1986年普查记载,泰县(今姜堰)大泗乡小明村 80% 的农家都有木偶艺人,这是民间家族传承的一个突出的佐证。当时这些农家艺人所谓的“进班”,就是进戏班跟师傅学艺,进行民间师徒传承。1973年泰兴县木偶剧团上调扬州后,泰兴又重新组织起许多民间木偶剧团,民间木偶艺人过百。直至今日,当地仍有民间木偶戏班在乡间进行演出,体现了民间传承的成果。另一个渠道是正规剧团的传承,这主要是通过艺术学校开展教育和剧团设班培训进行。从 1962 年至 2003 年,以这种传承方式共培养了 12 批 143 人。在多种传承方式的培育下,杖头木偶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代表性人物。杖头木偶戏当今代表性人物是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殷大宁、华美霞,以及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颜育、封保义等。
主要价值
杖头木偶戏是中国戏剧表演形式中最具个性、最具魅力的艺术种类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戏剧文化遗产。杖头木偶戏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流行区域的社会民众关系紧密。无论是剧目还是班社建制、演出形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发展及社会生活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杖头木偶戏在其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众多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保护情况
为了保护杖头木偶戏,扬州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艺术教育方式培养演员,对学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年轻演员的素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艺术赛事,促进杖头木偶戏的发展;常年坚持送戏到中小学校,活跃校园文化,增加艺术实践;编辑出版了介绍扬州杖头木偶戏的专著《偶韵绵长》。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