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沟村位于宝应县射阳湖西岸,在历史上是苏北里下河最大的自然村庄,村史己有400多年。据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钱家沟《郭氏宗谱》记载:明兵部尚书郭应聘,生于福建莆田,致仕明部,别居江夏,配张太君生子郭正域、郭佑启。郭正域生于江夏,公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皇子讲官,官拜礼部侍郎,卒后朝廷以赠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谥文毅。在京城在为皇子讲官时,1620年因伪楚王事件得罪了首辅沈一贯,因 “妖书” 被加祸的罪名而受迫害。光宗帝(1582-1620年)得知后说:“何为欲杀我的好讲官?”一时幸免遭杀身之祸。此时,郭正域虽躲过杀身,为了避开政治,携家族火速撤离,以防日后暗算,远离是非之地,找一个世外桃源,过上平平安安的田园生活。明崇祯年代(约1630年),偕弟郭佑启由江夏迁徙,沿江东下来到淮东荡区——射阳湖西岸,就是现在的钱沟村(钱家沟)。而他和家人继续北上,在盐城的阜宁一带定居,并将其三个儿分散居住在各地,隐居下来。其实钱家沟原本无实名。大约在很多年前只有一董姓人家,由于董家无丁,便招一钱姓为上门女婿,延续香火,一直以来以农耕和打鱼为生。郭家兄弟为了免受政治血洗,家族株连,又不愿声张,定居后便以吉祥的“钱”姓来命名此地,加之村庄中间有一自然沟河,从此“钱家沟”便有了实名。
由于郭氏的先祖落脚与繁衍生息,郭姓人口在钱家沟占绝对优势,促进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一方繁荣和兴旺,凊初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后陆续有李、蒋、朱、王、潘、杨、周、刘、金、万、余等姓氏的家族落户生根。直至民国时期,钱家沟一度成为射阳湖周边水上最大的盐业贸易市埸,钱沟此名传遍江淮及盐阜大地。
现在钱沟村正在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在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中,在全镇率先建成文化大院。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了业余文娱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用荡舞船、打腰鼓、淮剧、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进行自娱自乐,现代广场舞也走进了农民生活,整体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反映特色。2010年,在美丽传说的月亮湾宝地重建“郭氏宗祠” ,兴建“尚书碑亭”。经过精心布局和设计,“月亮湾”以她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在荷乡这块沃土上,为射阳湖文化大镇注入了新鲜活力。
【江苏淮东支脉——钱沟村郭氏简介】
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钱家沟《郭氏宗谱》始稿知:应聘公字君宾先世居太原南宋时迁姑苏明初复迁莆田。则有吾淮东支脉第一世先祖——明兵部尚书郭公应聘,生莆田,仕明都,别居江夏。究应聘公后裔何以淮东为家?其历史原因如何?又与江夏和莆田有怎样的渊源? 现作简要概述如下:
一、郭氏由来与汾阳堂号 郭子仪(697-781)先祖,周朝王季虢叔之後,“建国命氏”以郭稱氏,世爲太原人;漢右馮翊孟儒之後,子孫因官徙關右,时為鄭縣人;其后郭敬之郭子仪父子,因功居京兆皇城常乐坊、亲仁坊,世称京兆人(今西安)。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居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其后家族堂号冠称“汾阳堂”,亦有广义称“太原堂”,乃至墓盖撰称“太原郭府君”。特别要提出的是,古汾阳涵盖今太原市而非今汾阳市。2012年西安新出土郭子仪孙、郭暧次子郭钊墓志铭刻载:“……惟幽與蒲皆汾陽舊封祖孫續之爲公之榮归……”可见,此幽州、蒲州就是郭子仪郭暧郭钊等祖孙三代的封地——汾阳郡。【注:古幽州辖境相当广,即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魏晋以后,幽州辖境日渐缩小,至北魏时仅领 燕、范阳、渔阳 三郡。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幽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又为幽州。汾阳郡封地出现于中晚唐时期。】
二、兵部尚书与四位夫人 郭湍子郭应聘,行三,字君宾,号华溪。明正德十五年(1520)八月初八出生于福建莆田黄石镇华中村,万历十四年(1586)七月十五日卒。公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荐举人,登二十九年(1550)庚戊唐汝楫榜进士,历任户部山西主簿、户部员外郎中,广西南宁知府,四川兵备副使,广东左参政,广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等职,累以军功,晋正一品。卒葬莆田,朝廷以赠太子少保,谥襄靖。【《明史》列传一百九 第1007页】郭应聘有夫人四位:在江夏配张太君,生子二:郭正域(1554~1630)、郭佑启(生卒日未知);张夫人(生卒日未知);在莆田配余太君,生于嘉靖元年(1522)二月二十八日,嘉靖三十七年(1558)五月二十八日卒;配杨太君,生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二月十九日,卒日未知;配侧室火太君(江苏江都人),生于嘉靖十八年(1539)九月十九日,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五月二十二日。火夫人生子二:郭良翰(道宪)生于1560年七月六日,卒日未知;郭良栋(道极)生于1563年三月二十一日,卒于1587年七月十六日。
三、礼部侍郎郭正域 郭应聘长子郭正域,字美命,1554年生于江夏,1631年前后卒于江苏阜宁县老庄(后称古河镇神墩村郭奶奶庵)归葬江夏。目前发现的墓址,在江夏区乌龙泉街(土地堂)友爱村王家边(梁子湖西畔)(详情待考)。查《历史名人》载郭正域1612年卒,有错。1620年光宗皇帝在世时,因“妖书”事件救过郭正域。《明史》载郭正域家居10年卒,则断其回家后10年,时崇祯晚明,断于1630年前后卒。公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皇子讲官,官拜礼部侍郎,卒后朝廷以赠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谥文毅。【《明史》列传一百十四 第103页】
四、钱沟始祖郭佑启 郭应聘次子郭佑启(生卒时间和墓葬方位不详),为避“政治、动乱”, 于明·崇祯年代(约1630年)随兄郭正域从江夏沿江东下来到淮东荡区——盐城西乡射阳湖西岸钱家沟定居,成了钱沟的郭姓始祖,而兄郭正域及其家人继续北上定居在今阜宁县板湖一带 。公配王太君生子2人:郭绵远、郭绍远;孙6人、曾孙10人。公的生庚、卒时、葬向未知,因无记载无墓碑,也就无法搞清。380多年来,郭佑启的后裔在钱沟繁衍人口众多,人丁盛旺,占钱沟三分之一还强,从而使钱沟成了淮东射阳湖下八荡最大的自然村庄。郭佑启的后裔英才輩出:郭焱森:名国樑、字幹臣,清?光绪甲辰唐宗师名景荣,兵部侍郎,岁试入阜宁县学第九名;郭元春:清·同治9年(1874)庚午科武学,同治12年癸酉科武举;郭干城:清·光绪14年戊子科武学,光绪14年癸巳科武举。郭元春、郭干城叔侄武举,名传里下河一带,使钱沟声名大振。19世纪20——30年代,在时任六乡联防主住、“红董” 郭书城的主持下,钱沟成为盐城西乡最大的盐业市场,客商聚集,繁荣兴旺,有赛如“小扬州” 之说。从此,钱沟的知名度传遍于淮东及盐阜大地。老人们常讲,钱沟历史上与盐城大冈就有一定的关系。阜宁郭云余先生讲大冈郭氏宗谱有载:父慈子孝家之福,兄友弟恭家日隆,佑启后人,永永不穷。
五、源流与迁徙
1、唐末先祖避乱或随军保家卫疆入闽 据《世庆志》载:唐僖宗(咸通-后梁 860-910年)间,经考证约在885年,郭子仪裔孙(疑是 曾孙)郭嵩自河南固始县随王审知从弟王想避乱奉王香火入闽,家新宁(又称长乐古槐 今上店郭坑),以邠州汾阳王庙碑銘重刻於此地“汾阳福惠庙”(后称“汾阳王庙”,今改名“汾阳祖庙”)。郭嵩有三子,第三子郭贄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福清、永泰、闽南等地【注:此为一说,还有他说,待进一步考证】。郭嵩为入闽第一世祖,其后北宋兵部尚书郭琪为第十一世祖,吾先祖明兵部尚书郭应聘为第三十世祖,郭应聘生于莆田,官在南京,别居江夏;保家卫国,功德四方,卒葬莆田。
2、从江夏到淮东迁徙解读 淮东支脉二世祖郭正域(郭应聘长子),生于江夏,在京城为皇子讲官(即后来的光宗帝朱常洛),任礼部侍郎,1620年因伪楚王事件得罪了首辅沈一贯,以加祸写“妖书”为罪名而受迫害。光宗帝(1582-1620年)得知后说:“何为欲杀我好讲官?”而免遭杀身之祸【注:《明史》有载】。郭正域随即躲过追杀,火速撤离,以防暗算,避开政治,远离是非之地,找一个世外“桃源”隐居,为家人和兄弟能过上一个平平安安的田园生活而迁徙。于是在1630年前后(清·崇祯年代),郭正域携弟郭佑启从江夏沿江东下,来到淮东里下河地区,将弟郭佑启落户在盐城西乡射阳湖西岸即今钱家沟,而他和家人继续北上,在盐城的阜宁县板湖、神墩一带定居,同时,将其三个儿子分别分散居住在老庄、西郭、中郭,中桥、张郭、喻囗等地。正域公的三儿子叫“田淮”,也许就是为了纪念从莆田到淮东(老淮河以东,即淮安东边的水荡地区)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而郭佑启的两个儿子分别叫绵远、绍远,也许也是为了纪念远远离开故乡莆田而来到了这块陌生之地吧。郭正域为何看中淮东这片荡区?又为什么让家人采取极其分散居住的方法?因为这里水网密布到处分布的都是“岛”式自然村庄,只有坐船才能外出,确实是隐蔽的“桃源”之地;而且这里还是淮安、扬州、盐城三个地级市的结合部;加之,这里也许还有他的知己和同事。分散居住,不仅为避兵乱,而是实为避政治,以防不测,遭株连九族。家谱中记载为避兵乱,只是片面地看到遭追杀,而没有了解到它的明末深沉的政治动乱。
3、部分族人又从钱沟外迁 解放前,从钱沟迁往外地的人员,有不少的已失去联系,前两次修谱时就未能找到。现将已知的外迁人员简统如下:早在十九世纪末,七世祖郭宏仓就迁往建湖县东尤庄,后裔有郭民、郭涛、郭飞少荣、郭勇等十几户;郭宏方、宏宗迁往阜宁县杨集,目前,已有近30户人家,其后裔有郭家香、家美、庆政、家献等。他们的后裔之后又陆续迁往安徽、新疆、江苏的南京、盐城、射阳、高邮甘垛等地。十世祖郭朝英等人的后裔不知去向。约在二十世纪初,十世祖郭荫玉迁居建湖县郑沟(今为郭沟组),后裔有郭开扬、凤祥、凤鸣等近20户。约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十一世郭允恺迁居下舍张洼,后裔又迁往上海,现有郭步松、步高等10余户。九世祖郭廷相迁居水泗黄荡(因其母姓周,黄荡人),后裔有郭兆年、兆贵等6户。十二世郭尚智迁居獐狮荡,后裔有郭家义、茂才、家宝、家智等近10户;郭宝有迁居望直港吴堡,后裔有郭凤华;十三世郭振盈、振耕迁居溧阳南渡,后裔有郭建超等;郭守田迁居宝应七里,后裔有郭庆余等;十五世郭竹山迁居宝应沿河,后裔有郭人俊;郭开昉、安仁、里仁、静仁迁居上海;荣仁、友仁迁居南京;守仁迁居浙江嘉兴……他们的后裔有:建湖公路站郭军、西安少华、北京松义、南京松幼;还有上海步高、家珠、永忠、家蒙、国樑的侄孙家兵等近百人;南京春宝、家顺、家友;新疆国樑的曾孙庆山、仲亮、庆泉;安徽家年、家荣等等。解放后,还有不少的人迁往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
六、寻根问祖 家谱中清楚地记载:先世居太原……明初复北迁莆田。那么,郭应聘的故里又在莆田何处呢 ?福建省莆田市是地级市,这么大的范围,上千里的路程,又到何处去寻找呢 ?2007年夏,郭家镛在上海与同学谈修家谱事,他认为:象兵部尚书这样的名人,历史上一定有记载。果然,在网上发现了《莆人——郭应聘》一文,作者是郭大卫。他写的郭应聘,是莆田人,字君宾,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南京兵部尚书,谥襄靖等。从他的名和字所用的汉字,学位时间,官职,谥号,出身地等六方面和我们1713年前后问世的《郭氏宗谱》始稿记载的一模一样,这足以说明两地所讲的郭应聘就是同一个人。我们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寻根有了重大的发现。急忙通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郭大卫(莆田市郭氏委员会会长),并同郭应聘的故里——莆田市黄石镇华中村的郭文笙,郭加珍等宗亲取得了联系,经双方交流了原始材料(莆阳《郭氏世庆志》和钱沟1939年第二次续修的木刻本《郭氏宗谱》),进一步得到了认可,使我们寻根问祖圆满地划上了句号。后在上海市图书馆《明史》中分别查到了郭应聘和郭正域的列传。2010年冬,明智,家镛,庆义,庆忠一行四人特去莆田参加在碧溪举行的“郭氏祖祠”庆典暨祭祖千人大会,并拜谒了华中村“郭应聘祠堂”,拜访了故乡的郭文笙、郭金池、郭国荣等宗亲。480多年后,终于在莆田这块热土上留下了淮东宗亲的足迹。我们还带回了故乡的水和土,这每一滴水,都洋溢着血浓于水的情结;这每一粒土,都飘拂着根连着土的芬芳……
七、根深叶茂 2008年夏,在网上结识了莆阳“三孝子”郭廷炜的后裔郭养法,时任福建省郭氏委员会主任。他提供郭廷炜撰《郭氏世庆志》,郭应聘、郭良翰父子續撰《郭氏續世庆志》资料,使我们追溯到入闽始祖——郭嵩,乃至太原汾阳堂始祖郭子仪。目前已考证《郭氏續世庆志》主编为郭应聘及三子郭良翰(道宪)。至2007年,郭子仪后裔在莆田,盐城,扬州三地都已繁衍到51代。此间经历了1300多年,跨越了八个朝代,使郭氏子孙分布在祖国各地,遍及海内外,可算是根深叶茂。目前,已知至2000年左右,钱沟籍就有800多户,3000多人分布在八省一区二市及海内外;住在钱沟本埠的就有510多户,2600多人囗,占钱沟三分之一还强。根据解放前钱沟姓氏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中心位置:南北桥口,夹河两岸都为郭氏所居,而他姓只在村庄的边缘,如李、蒋、朱、王、潘、杨、周、金、万、余、时、刘、张等,即使夹在庄中的,如东南角(老二队)的童、俞、陈、钱等姓,他们都与郭姓有着密切的姻缘关系。经380多年的繁衍,郭姓人口在钱沟占绝对优势,所以说,郭姓是首先来钱家沟的,只不过是为避明末政治动乱而不愿声张而已。
八、效法“欧苏” 谱法庐陵(江西吉安)欧阳氏(欧阳修),即谱图式,就是世系图,谱效眉山(四川眉山)苏氏(苏东坡),即谱传式,就是考实录。(注明:名字、生庚、卒时、葬向、住址、职业、功名、配娶、改适、子女等)。2005年前后,郭家东、郭家金、郭家泽三位老人(都己80多岁)曾几次去建湖郭沟与郭开鸿等宗亲谈论修家谱之事,他们认为必须找有文化、有一定社会知明度的人才行。2006年,郭家东主动找了退休教师和几位退休老村干,组织了以郭凤友(主纂)、庆峰 、家镛、家樑、家东、庆义、庆宽七人为代表的第三次修谱编委,并邀请郭廉义、郭明智、郭庆贵为顾问,开展了家喻户晓的修谱热潮。这次续修的《郭氏宗谱》就是采纳了上述的两种“欧苏”合并格式。通过釆访、登记、外调、整理草本、打字印刷,用了三年多时间,终于在原1套8巻老谱的基础上修成了一本16万多字的《郭氏宗谱》(钱沟始祖郭佑启后裔卷)。这次宗谱共印刷了331本,2012年3月又对该谱进行了修改、补充,印刷了100本,其电子文件己存入u盘和光盘,在祠堂保存。2008年3月23日,在钱沟春节专用舞台上隆重召开了《郭氏宗谱》发行大会,凡是从钱沟外迁出去的人员,以及阜宁宗亲郭云余、云田、云腾、海江等七人特来与会,同时,还邀请钱沟的历任支部书记和他姓代表参加,由当时健在的长者(十三世孙)郭开荣发谱。300年来,对淮东支脉《郭氏宗谱》进行了三次大的续修。初次于清光绪八年(1882),由十二世圣传、鹿樵、书城、宝璠、扬勋、宝珍、扬元等十位老前辈参加,几经寒暑,两地合修手抄本4巻(几套不详);第二次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由楚白、轩城、大城、山城、永嘉、国樑及子恩荣、守谦、宝国、开山、明曕、明标等49位贤士参与,历时5年,两地合修1套8卷(木刻本)《郭氏宗谱》(几十套不详,)。该木刻本家谱随岁月的流逝,至今只幸存三套(钱沟、郭沟、板湖各存一套),现己复印了20多套,祠堂保存一套;第三次于2007年,钱沟单修。阜宁二世祖郭正域后裔的宗谱,前几年只修了一部分,还要促成他们修完整。莆田华中村郭氏宗亲也于2007年重修了《郭氏族谱》。这次续修与第二次己时隔近70年, 有的外迁人员无法联系, 加之老谱记载与现实的名字有出入, 听到的只是谐音,要经分析探讨才能确定,因此,以后应隔30年续修一次.1882年初修时,是根据五世祖郭省武留下的手绘世系图遗稿进行的。这一遗稿,大约在清康熙41年(1702)前后问世,为以后的几次续修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依据,这也就是《郭氏宗谱》的始稿。根据老谱记载:①吾族宗谱经康乾两次河决犹幸未失传;②郭省武为郭世常(1632-1703)的长子,约生于1657年,到1713年省武公近六旬,也是其父逝世10周年之际,此时正是记载家族历史的最佳时机,所以《郭氏宗谱》始稿最早问世约在1713年前后,也许在1702年以前就有了雏形,因为省武公的父亲在世时才能了解更多的历史情况。宗谱记载最早的是郭世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四月八日,举家坐化白日飞升。
九、尚书碑亭 第三次修谱成功,激发了广大族人光宗耀祖的热情,纷纷要为应聘公树碑。于是在2009年春,筹建“尚书碑亭”的工作终于启动了。在庆宽、庆义、家镛、凤友、家樑、庆峰、家东、庆余、庆双等人的主持下,组织筹款,选址设计,排水(郭家东、郭庆学负责)拖土到购材动工(包工不包料),历经了20多个月的奋战,在白茫茫的河湾水塘挖土5000多立方米,筑起2亩多地的广场,在上面由水泗何庆平老板承包建起了“尚书亭”和“纪念碑”,总称“尚书碑亭”。 阜宁的书法家——郭海江先生特为尚书亭题字。近1吨重的纪念碑(福建漳浦青石料)是在宜兴万石镇华东石材市场订做刻字,托运回来。筹建中350人赞助154000元,共支出15万多元。用大理石刻上赞助人员的名录,放在亭內。2010年4月3日,在碑亭前面隆重召开了碑亭庆典大会,有400多人参加,并集体用餐,全程摄像,赠给与会人员每人碑亭纪念册一本。通过庆典大会的召开,使族人加深了亲情,增进了凝聚力,风发了意气、树立了豪情、坚定了信心,为以后郭氏宗祠的重建典定了雄厚的精神基础。尚书碑亭的建成,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伟大创举,也是钱沟发展史上的金色亮点,并为打造“月亮湾”景点拉开了帷幕!
十、郭氏宗祠 家谱的修成,碑亭的兴建,极大地振奋了族人尊宗敬祖的精神,增强了重建家祠的信心。大家一股激情在燃烧,一颗红心在跳动,纷纷表态赞助,决心重建家祠。因为,在1926年钱沟就建了家祠,时隔15年,在1941年家祠被拆,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至今,家祠唯一的遗物就是原门头上的“郭氏宗祠” 石匾一块,现己保存在祠堂橱窗內。2010年春,大张旗鼓地开展重建家祠的工作。4月18日,在村老年活动中心召开了全族各门头代表大会,郭素友当场表示姊舅三人出20000元,郭家茂表示出5000元…… 会议作出了重建家祠的决定,并通过了组织人选、筹款方式、联系对象……根据大家的提议,组建了有64人参加的郭氏宗祠重建委员会,在主任家镛、庆义、庆忠、家玉、素友、庆宽、庆余、庆峰、凤友、庆福、庆双一班人的牵头带动下,采纳了家驯、家茂、家樑、华礼、郭俊、家骥、庆权、兆庭等人的建议,多处走访,自行设计,确定式样,由瓦工郭兆俊、木工赵学银、油漆工郭家志承包施工,郭步海、郭庆仁场地建材保管。筹款是工程的关键,首先发出了重建家祠的《倡议书》,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自觉自愿。委员会成员主动带头,本人的子女、亲戚以及郭氏的姑娘、女婿、外甥、外孙都纷纷响应,积极赞助。并且,在《继承前輩志,积极建家祠》这篇文章的感召下,原修家谱建家祠老前輩的子孙们(有100多人)感到很自豪,精神振奋,热情高涨,主动出资。与此同时,我们去了宝应、建湖、射阳、郭沟、杨集、东尤、官渡、七里等地,还通过网络、手机与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宜兴、镇江、扬州、及重庆、兰州等地工作的人员取得联系。一边收款开票,一边公布上墙,就这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筹建家祠高潮。筹建中在郭庆同、郭素友、郭素鹏、郭家茂、梁吉红、谢鹏余等人的启发和带动下,积极赞助的有,于光荣、张长征、冯俊、庆松(南京)、庆权(常州)、家喜(上海)、永祥(上海)、家君、郭平、郭磊、庆刚(11组)、人忠(11组)等526人,共赞助309300元,庆典恭贺379人贺礼92600元,其中单恭贺的还有王永明、郭文义的两位女婿、郭介义的四位女婿、庆怀的姐姐及外地在钱沟承包老板等20多人。用8块大理石(中国黑)刻上赞助、恭贺人员名录,存放在祠堂院内墙上。同时,还得到县农工部、钱沟村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特拨石帮岸、健身场地、器材文化建设资金52000元。在族人的努力、亲属的帮助、领导的支持、同仁的关心下,大众解囊,草根施工,奋战两年“郭氏宗祠”终于胜利建成了。2012年4月3日,隆重召开了史无前例的庆典暨祭祖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福建省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林春德,莆田市郭氏委员会会长郭大卫,秘书长郭良堂,莆田市华中村郭氏董事会主任郭文清及宗亲郭龙峰、郭阳春、郭金池、郭国荣、郭加诊,以及盐城大冈郭大田、郭大金、淮安、阜宁等地宗亲,县农工部夏信林部长,钱沟村领导王兴阶支书等共620多人。大会赠给每人笔筒、茶杯和《郭氏宗祠纪念册》,并集体用餐,全程摄像,最后集体照相留影。毎当初一、月半,都有人到家祠敬香,特别在逢年过节,郭氏子孙们都到家祠祭拜,上香孝敬,缅怀列祖列宗,思念前輩先哲,祈求賜福生财,恳请太平安康。尤其在每年髙考之际,总有人到家祠敬香,祈祷祖宗在天之灵,保佑孩子金榜题名。郭氏宗祠,既是春祭秋尝的活动殿堂,也是荷乡文化室,郭氏纪念馆,更是崇尚孝悌、感受亲情、传承美德的教育基地。
十一、月亮湾 位于钱沟北大桥头的一片水域,历史上传说为月亮地,也刚好在安沙河湾,故称这一范围为“月亮湾”。2009年春,“月亮湾”就进入了族人的视野,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是建造“尚书碑亭”的风水宝地。经四年来的打造,往昔一片白茫茫,如今一派新气象。三面环水柳成荫,四周环绕樟成行。银杏棕榈葱翠拔,紫薇美蕉鲜花放。东有家祠西碑亭,巨型麻石中间镶。石帮岸边可垂钓,健身器材布广場。白天人气鼎盛,夜晚彩灯辉煌。在这里可以徜徉小桥流水的河湾风光,欣赏民族风格的建筑样式,领略宗谱的“欧苏”效法,品味人文内涵的久远芳香。无锡郭家军、郭庆中特赠送巨型月亮湾麻石,真为锦上添花。钱沟“月亮湾”以她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宝应范围,乃至淮东大地。对外开放一年多来,有不少的亲朋好友顺路瞧望,也有慕名而来,钓鱼观光、留影摄像、寻问走访,他们都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驻足展望,在广场上开心游逛,在留言簿上发表感想。为捕捉历史的镜头,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还特订了一本《郭氏家族志》,记载我们的家族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描绘一副真实的历史篇章,给子孙们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2013年8月28日,西安市地图测绘部门029-68593522来电,意将“月亮湾” 绘入地图加进“导航” 系统。 不久,在百度点“月亮湾” 真旳索到关于扬州市钱沟村月亮湾的报导,从而使月亮湾走出宝应,知名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十二、宗亲联谊 郭氏家族是一支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名门望族,广大宗亲遍布长江南北及海内外。早在清光绪八年(1882),阜宁郭正域、钱沟郭佑启两兄弟后裔,开始合修《郭氏宗谱》。1939年第二次两地合修宗谱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地联系中断近65个春秋。直到2004年春天,阜宁县东沟中学老师郭云余(正域公后裔)开始修谱时,碰到难题,欲寻找老谱所载钱家沟正域公之弟佑启后裔聚居地——盐邑射湖西岸钱家沟在何处?他跑遍了盐阜各地,最后在宝应县才找到钱家沟。【注:解放后不久钱沟就从盐城市划到扬州市了】2007年8月,廉义、凤友、家镛、庆宽、庆义等八人去阜宁东沟与郭云余、云田、海江等宗亲交流了续修《郭氏宗谱》事宜。并对两地二十一世后的班辈用字的统一,达成了共识。2008年4月,庆宽、庆峰、家樑、家东等一行编委七人去郭奶奶庵拜访宗亲,在一、二世祖墓碑前献上鲜花,以表缅怀。同时考察了郭奶奶庵堂残存的石塔遗物和三世祖良辅公的原址。2012年4月3日,云余、海江、培法、永波等11人来钱沟参加“郭氏宗祠”庆典祭祖活动,还赠给我们“兄弟情深鱼水难分”横匾一块。书法家海江先生曾几次为我们“尚书碑亭”、“汾阳堂” 及相关对联题字。2010年12月,明智、家镛、庆义、庆忠一行四人去莆田碧溪大安自然村参加“郭氏祖祠”告竣暨祭祖活动,并拜访了应聘公故里黄石镇华中村的宗亲和会长郭大卫先生。此间,还接到郭养法先生的来电,要同我们在福州火车站会面,我们也想同他交流、请教,但很抱歉,我们已到常州了。这此莆田之行,使我们埋藏了近半个世纪的兄弟情感一下子崩了出来,热情的欢呼声响彻壶公山岚,回荡在扬子江畔。从此打开了故乡——莆田的大门,为双方今后的相互交流、加强联谊、加深亲情典定了基础。2012年4月3日,以郭大卫、郭文清为代表的莆田九位宗亲前来钱沟参加“郭氏宗祠”的庆典暨祭祖大会。会上郭大卫、郭金池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淮东大地的上空,第一次荡漾着莆田的乡音。他们还赠送大卫先生书法的条幅、书籍、《莆仙郭氏》小报以及价值1800多元的“益寿延年”巨型软匾一幅(重近二十多千克),我们回赠给他们的有《郭氏宗谱》等纪念物。会后,送他们到扬州,浏览观光了著名风景区——瘦西湖,并合影留念。2012年8月2日,家镛、家茂、庆忠、庆权一行4人前往莆田涵江参加“三孝子祠”中殿落成庆典。在华中村,同郭文清、郭龙峰、郭阳春、郭雪武等宗亲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沟通。9月3日,江西上饶的郭大汉先生来钱沟考祭,给我们带来4本郭氏书籍,他也是从莆田分出去的一支。12月底,阜宁喻口的郭乃余先生特来钱沟拜访,并商讨修家谱事宜。2013年元月初,家镛在上海拜访了郭民(建湖东尤庄)、郭建超(溧阳南渡),同他们交流了家族变迁的历史状况,进一步加深了乡情和亲情。2013年3月底,阜宁古河镇中郭的郭永元、永光、郭立凡、立成、立根首次来钱沟拜谒郭氏宗祠,并在月亮湾合影留念。2013年清明,阜宁板湖的郭士章、郭海亮、郭乃亮,喻囗的郭乃余、郭鸿明、郭正,特来钱沟参加祭祖活动,并在家祠门前留影,充分显示了郭氏家族团结兴旺,光宗耀祖。2013年7月初,郭凤驰、郭家镛、家茂、郭庆义、庆忠、庆权、庆福、郭素友特去阜宁古河镇神墩村【中郭】拜访了郭永元、郭立凡等宗亲,并在郭奶奶庵郭应聘纪念碑前举行了简单的祭拜活动,商讨了板湖地区续修总谱和重建家祠的设想。通过宗亲联谊活动的开展,使宗亲间沟通了亲情,加深了互信。今后还要不断地同莆田,盐城,淮安等地宗亲保持密切旳联系,互相学习,为促进民族文化旳发展而努力。
十三、未来展望 进一步充实宗祠内部的文化氛围,继续征集相关资料陈列。在祭祀方面,准备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特别在2020年,郭应聘诞辰500周年之际,同莆田、阜宁宗亲联系设想搞一次大的祭祖活动,加强同外地宗亲的沟通联谊、交流学习。2012年12月,郭浩川在网上搜索到有关报道江夏郭正域的情况,主要是发现了郭正域的墓地,墓址在江夏区乌龙泉街土地堂友爱村王家边(梁子湖畔),其他情况还未知,所以在适当之时去江夏考察,同时有可能再去西安考察,为宣传发扬郭子仪的爱国主义精神做贡献。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钱沟新农村建设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还要对“月亮湾”景点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包装。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建造曲桥,小亭和长廊等,让月亮湾真正成为人们健身休闲,旅游观光,探讨历史,交流文化,传承孝悌,感悟人生的向往地方.郭氏大家族, 英才輩出, 人丁兴旺, 宗亲遍布, 为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们要发扬郭子仪的” 忠贞智勇, 宽仁豁达” 的精神, 让这股奔放的豪情, 燃烧的激情, 高尚的热情, 在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途中谱写壮丽的诗篇吧!让这面荷乡的文化大旗, 世代相传, 永远飘扬!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钱沟郭氏委员会
2013年8月28日
【注】《简介》叙述了淮东支脉郭氏家族惊心动魄的历史变迁、波澜壮阔的发展现状、根深叶茂的繁衍生息、勤奋进取的未来展望… 也是对修谱、兴亭、建祠这三部曲取得胜利的工作总结。同样,为我们兄弟宗亲构建了友谊平台,加深了亲情沟通,也给子孙留下一份“了解历史、敬宗合族、团结奋斗、开创未来” 的郭氏人文的草根教材。
执笔:郭家镛 (13511708076) 审稿:郭庆义 (13773346916) 修改:郭养法(福建省郭氏委员会主任) 郭华礼 郭俊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