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西接南京,东连扬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部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自古就是战略要地。
仪征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地貌多样,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为重要的农业区,北部、中部为缓岗丘陵区,是天然的防御屏障。
964年,迎銮镇升为建安军,开始修筑城池。最初仅是个军事城堡,规模并不大;后升为州府,人口大增,真州古城建设迎来了黄金期,城门之上加建了城楼,最大的城门应该是东门——望海门,还修建了东门水关;当时最为气派的应该是南门——宁江门,南门之外就是护城河——今仪城河。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发,南门外江滩已成为重要的农业区,沿河两岸民居鳞次栉比,一片繁荣景象。到了南宋嘉定九年(1216),因真州“富民繁会,居城南者十倍城中”,于是开始扩城,陆续建造东西翼城。到明武初年,建筑连接东西翼城的南城墙。经过300多年建设,仪征古城的扩建才完全定型,宁江门从此处于城区中心,原来的仪城河变为了城中市河,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仪征最为繁华之处。
经过宋元时期战乱,原来的城楼早已损毁。入明后,社会趋于稳定,又处于江河交接处,仪扬运河日渐繁忙,仪真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明成化二十三年间(1487),在原来宁江门遗址上开始复建城楼,就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鼓楼,楼体建在有拱门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高两层,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屋面铺筒瓦。底层有楼梯可上,登楼四顾,远近景色尽收眼底。
嘉靖三年(1524年),鼓楼被辟为关王祀祠,楼中供奉关公,一时香火鼎盛,热闹非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仪征古城由于城楼高大,城墙坚固而未被倭寇攻破,但城外的居民遭到洗劫。据说,在原来鼓楼的底层东壁上还存有碑记两方,记录了那一段的历史。
历经清代及建国后多次维修,2000年又对鼓楼进行了大修,保存了原有风貌,才建成现在的格局。
鼓楼现位于仪征古城的繁华地带,南部有仪征“小秦淮”仪城河流过,接仪扬河河道。现在河两岸已建成河滨游园,河北岸建成文化古街,西边建有扬子公园。
扬子公园北边是图书馆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造型新颖,设置简洁大方,充满现代气息,恬静雅致的内环境和景观自然的外环境交相辉映,演绎着“净湖碧波印书楼”的意境,是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织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外观吸收了“鼎”的形式,古朴端庄,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成为仪征一道亮丽的风景。
鼓楼附近还曾经有“泮池新柳”景观。泮池是学宫(仪征县学府)前的一个水池,池呈月牙形,中有堤,称瀛洲。池水原来与仪城河相通,有“泮水源通淮泗远”的说法。池边遍植细柳,池内满泛荷花,流觞曲水,要嫩碧,芹藻飘香,伴随着雀鸣莺簧,构成了一个上佳的读书环境。周围原有一组建筑群,孔庙的肃穆,奎楼的飞檐,牌坊的巍峨,宫墙的富美,以及明伦堂、四贤祠、尊经阁等,让人瞻仰留连,给真州八景之一的泮池新柳增辉生色。
泮池边的奎光楼,又名文昌阁,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是欧阳修的裔孙、当时的仪征知县欧阳照主持建造的。楼有三层,登临其上,眺望大江奔流东去,运河蜿蜒西来,山峦起伏,阡陌纵横,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前人描述登临时的情景是,“凌云空际出楼台,奔赴江山眼底来。盖代文人因地胜,雄州图画自天开”,还在楼上竖起扁额,说是“秀挹江山”。
遗憾的是,这仅有的奎光楼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因年久修而拆除了。
如今,只有鼓楼与天宁寺塔隔河相望,成为源远流长古真州的象征。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