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怎样过中秋节-k8凯发

  今天是八月初一,每当进入农历八月,扬州与全国各地一样,人们也忙着过中秋。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八月十五标志着秋天的一半,故称“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亮最圆也最亮,所以八月十五又叫做“月夕”。由于月儿圆,人们便联想到“人月双圆”,所以每到中秋晚上,全家人都要聚会,中秋节又成了“团圆节”。
  中秋节的各种习俗都是围绕着那轮又圆又亮的月儿展开的,而扬州人对月亮又格外钟情,乃至称扬州城是“月亮城”。历代诗词,吟扬州月者特多,如唐诗中“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陈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等等。其中,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扬州人张若虚创作的,全诗可以说是当时扬州南郊江滨月色的艺术再现。诗词中的扬州月,给扬州人的中秋节增添了雅意和文气,所以今日的扬州,到了中秋便要办“二分明月文化节”。
  “二分明月文化节”是政府出面组织的文化活动,也是千百年来扬州人中秋赏月习俗的延续和发展。扬州人一直视中秋赏月为悠雅闲适的赏心乐事。汪曾祺有一篇散文《晚饭花》,其中就写到一家平民百姓的中秋赏月:“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的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这姓夏的一家喜爱清雅,全家人单独在院子里赏月。汪曾祺笔下写的是高邮县城,在扬州城里,许多人家也大致如此。庭院清幽,月色朦胧,静谧中流露出主人的雅致和祥和。
  但年轻人喜欢热闹,青年男女喜爱到街上或是到郊外去“踏月”。清代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中就有这样的记叙:“八月中秋秋气新,满街锣鼓闹闲身。光明宝塔光明月,便益男人看女人。”从这首竹枝词中可以看出,当时上街或是到郊外“踏月”的人数很多,这也方便了男女恋人的交往,这在封建社会里倒也是一种进步。对此,清代郎葆辰在《广陵竹枝词》中说得更明确:“记得中秋踏月曾,重重宝塔试新灯。郎情如塔侬如火,照见中心透几层?”
  瘦西湖赏月的最佳地点是在“月观”,或是五亭桥。《望江南百调》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据说,八月十五夜,划船到五亭桥下,在十五个桥洞里都可见到一轮圆月,吸引了许多好奇者去寻找。“月观”位于小金山脚下,是一座坐西朝东、依山临水的轩厅,中秋月刚从湖东面的树梢头升起,轩厅里便可见到“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里湖面较宽,虽不是张若虚笔下的“春江”,但同样可以领略“花月夜”的美妙意境。轩厅里还有郑板桥手书的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诗情画意与良辰美景融为一体,所以,每年中秋节夜晚,都会引来许多赏月的扬州人。人们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直至月儿西斜,仍久久不愿离去。
     信息整理: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