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现杨吴国时期李娀墓 墓志揭秘五代十国政权争夺-k8凯发

2013年12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城北考古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墓葬规模较小,且早期盗扰严重,随葬品较少,但是出土了“吴故陇西李氏墓志铭”。近日,扬州市考古部门公布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考古人员研究发现,墓主为杨吴时期的李娀,夫君为历经杨吴、南唐的陶敬宣,《徐骑省集》卷十五的陶敬宣墓志《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铭》(以下简称《陶公墓志铭》)为南唐徐铉所撰。考古专家表示,通过对李娀墓志及陶敬宣墓志铭的研究,可以复原陶敬宣、李娀夫妇的生平及其家族世系,丰富唐末五代尤其是杨吴、南唐的历史内涵。
城北发现小型砖室墓
墓志考证为杨吴国时期李娀
2013年12月,扬州市考古人员在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境内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该墓为砖结构单室墓,平面呈船形,墓葬规模较小,早年被盗墓贼光顾过,墓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考古人员清理出土了木俑、铜钱、铜镜、鎏金银钗、银镊子耳挖、银盒、墓志等总共18件遗物。
考古人员表示,此墓砖筑墓壁略弧,墓壁设置壁龛,此种做法可追溯到初唐扬州曹庄二号墓也就是萧皇后墓,与扬州邗江蔡庄五代墓(寻阳长公主墓)类似(出土十二生肖俑亦基本相同);在结构上与扬州三星村夏庄杨吴钱匡道墓更是如出一辙,为唐末五代扬州乃至南方地区十分常见的墓葬形制。
墓志是揭开墓主人身份的重要证据,在该墓的棺材位置前发现的这一合墓志,青石材质,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其中,志盖长61厘米、宽62厘米、厚11.5厘米,盝顶长43.5厘米、宽42厘米,中心有方格界,篆书阴刻“吴故陇西李氏墓志铭”,四周由内向外分别阴刻八卦图、十二生肖图及星宿图,四杀阴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志石长62厘米、宽61厘米、厚12厘米,正面楷书阴刻志文,侧面阴刻牡丹纹。
考古人员介绍,志保存状态较好,文字清晰,经考证墓主为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国的李娀。
墓志记载其父经历
镇压黄巢起义,葬于茱萸湾
李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家族什么情况?考古人员介绍,据墓志所载,墓主李娀,字惠容,生于唐天祐三年(906年),卒于杨吴大和六年(934年)八月,享年二十九岁,为李承嗣第三女,“幼遵师傅,长实贞庄”。
根据墓志内容并结合史料记载,考古人员称,李娀以苦县为其家族郡望所在,苦县是老子的出生地,今河南省鹿邑县。墓志所述李娀家族世系从曾祖开始,曾祖思勍,祖仲方,父承嗣,母朱氏,兄匡祚、匡祐,弟匡禅。李娀“有子五人、女二人”。
李娀墓志详细记载了其父李承嗣的人生经历,可与《旧五代史》本传及《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文献史料相互参照。根据这些史料,可知李承嗣为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生于唐咸通七年(866年),卒于杨吴天祐十七年(920年)七月,卒于楚州(今江苏淮安),年五十五,传葬于茱萸湾。
李承嗣原为晋王李克用手下大将,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随李克用入关中镇压黄巢起义,此后相继在上源之难、陈许之战、朱玫之乱、榆社之战、洪洞之战中建立功勋,历任汾州司马、榆次镇将、岚州刺史、洺州刺史等职,为李克用所倚重。乾宁四年(897年)兖州、郓州相继失守,朱瑄被杀,李承嗣与朱瑾、史俨投奔淮南杨行密,被任命为淮南行军副使。同年九月,梁主朱全忠遣大将庞师古、葛从周攻淮南,李承嗣向杨行密献策,与朱瑾一起取得清口大捷。自此一役,朱全忠再无能力南下攻打杨吴。这场战役对杨吴此后保持相对安定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承嗣历经杨行密、杨渥、杨隆演三位君主,在唐庄宗柏乡之捷后出任楚州刺史,墓志里说其“到郡抚惸独,遏豪强,草偃德风,民歌善政”。
史载夫妻同葬江都府县
李娀墓旁尚未发现陶敬宣墓
李娀的夫君为历经杨吴、南唐的陶敬宣,考古人员说,墓志中记载李娀“笄年归于陶公”,即杨吴武义二年(920年)嫁与陶敬宣。
《陶公墓志铭》中记载“明年(951年)某月日,葬于江都府县里,与前夫人合袝焉。”前夫人应该就是李娀,可惜,考古人员目前在李娀墓附近尚未发现陶敬宣墓。
《陶公墓志铭》记载了李娀夫君陶敬宣的家族世系,陶敬宣高祖陶复,唐右监门卫将军;曾祖陶琳,建州录事参军;祖陶晟,青州博昌县令;父陶雅,武昌军节度使,赠太师,楚惠公;敬宣嗣子有泰州司仓参军崇鼎及崇谅、崇伦等。据《陶公墓志铭》载,陶敬宣字文褒,生于唐光化二年(899年),卒于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春秋五十有二,赐谥曰“顺”。陶敬宣的仕宦历经杨吴、南唐两朝。杨吴时起家太子校书,先后任府长史、都官郎中、大理少卿、江都少尹、判左右军事,入南唐后任工部尚书、棣州刺史、海陵郡守。
《陶公墓志铭》撰者徐铉,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任杨吴校书郎等职。徐铉父延休,与陶雅曾同仕杨吴。陆游《南唐书》卷二“徐锴传”载:“吴(烈祖)取江西(906年),得延休,仕至光禄卿,江都少尹,卒。”陶敬宣与徐铉亦曾同仕杨吴,《陶公墓志铭》曰:“铉昔在朝行,实惟旧好。”
考古人员表示,他们这次发现的李娀墓志和《陶公墓志铭》详细记载了陶敬宣之父杨吴重臣陶雅的仕宦情况,可与《九国志》本传、《资治通鉴》等文献资料相互参照。陶雅为杨行密大将,且与其同乡,历经杨行密、杨渥、杨隆演三代君主。景福二年(893年),陶雅出任歙州刺史,有惠政,宽厚得民,善于用兵,与墓志记载相符。
墓志记载杨吴政权争夺
陶李两家支持徐温得以保全
据史料记载,唐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后,其长子杨渥继立。天祐四年(907 年),权臣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天祐五年(908年),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随即徐温袭杀张颢,最终由张颢承担了弑君之罪。
考古人员表示,李娀墓志中所言“迨武皇晏驾、烈宗绍立时,有臣逆弑主虐人。及齐王奋发大忠,诛平凶党,参厥筹画,公惟冠焉”,指的正是此事。李承嗣、陶雅在杨行密死后卷入杨吴与徐温、张颢等人的权力斗争之中,李承嗣、陶雅转向支持徐温,在当时复杂的权力斗争中保全自我。李承嗣、陶雅作为杨行密的旧臣,仍然得到了徐温的重用。陶敬宣在杨吴时期即得到徐温养子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昪)的重用,奏请为判左右军事,南唐立国后,烈祖李昪以陶敬宣为工部尚书。李娀墓志与《陶公墓志铭》,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武人政治的特点,徐温逐步剪除杨氏旧将势力,为南唐取代杨吴铺平了道路。
考古专家认为,李娀墓志的发现以及传世的《陶公墓志铭》,为杨吴南唐时期李氏家族、陶氏家族世系的考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弥补了史籍记载的不足。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