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运河上的子婴闸-k8凯发

  里运河就是早期的邗沟,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河段,从淮安清江浦至扬州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80公里。子婴闸在里运河东岸高邮市与宝应县交界处,在《高邮州境图》上属宝应县,为周山灌区子婴干渠进水洞,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迭梁式闸门,条石结构,是古代淮河入海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运河古道上重要的水利工程,现闸身长13.50米,孔径上宽3.59米,下宽3.29米,高5.40米,闸底高程3.27米,设计流量为20立方米/秒。至今仍然具有引水、灌溉功能。
  子婴闸因其下游子婴河而得名,子婴河古代称之为子婴沟。据清代孙应科《下河水利新编·子婴闸考》载:“开子婴沟于界首之北东北入于海。”顾祖禹在《方舆纪要》中指出:“子婴沟在高邮州北六十里至宝应县界,惜官河之水东南流经州界,又东接漳河入广洋湖。”过去的“官河”就是现在的大运河,子婴沟是高邮与宝应的界河,开凿于西汉元狩年间,西起子婴闸,东过临泽镇子婴庙向东北至广洋湖入海,子婴沟名称来源于子婴庙。从子婴闸至临泽镇全长26.5公里,支流有赵家河、山阳河、胭脂沟、临泽河和竹林沟等,是宝应南部高邮北部灌溉、排涝和水上交通的骨干河道。
  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占据中原的金兵借黄河洪水困扰南宋,黄河之水居高临下迅速吞没淮北大平原,抢去淮河入海水道,黄河开始了长达七百年的夺淮历史。由于黄河水夹带大量的泥沙淤塞淮河入海口,使入海无望的黄、淮水从里运河南下入江,里运河以西诸小湖不断扩大形成高、宝湖,直接威胁地势低洼的里下河地区安全。《明史·河渠志》记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舒应龙为总河尚书,高堰及高邮堤数决,应龙罢去,扬一魁迁总河尚书,请改湖水以疏漕渠言:‘高、宝诸湖本沃壤也,自黄、淮逆雍,遂成昏垫。幸入江、入海之路既浚,请于泾河、子婴沟、分湾河诸闸及瓜、仪二闸,并为开治大放湖水。’”由此可见当时子婴沟上游有闸。为确保京杭运河大动脉的畅通和里下河地区的安全,必须试引淮水从里运河入海、入江,因而一部分淮水由高家堰至宝应湖经子婴沟、泾河入海,一部分淮水经高邮湖、邵伯湖、金湾河下芒稻河入江,子婴沟在分洪入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清代,高、宝湖及里运河成了洪水走廊,为了使湖水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子婴闸又改闸建坝。据刘文淇《扬州水道记》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靳辅)创建宝应子婴沟、高邮永平港、南关、八里铺、柏家墩、江都鳅鱼口减水坝。”靳辅在里运河上建了六座减水坝,其中子婴坝有3孔,每孔宽2丈(6.4米),孔与孔之间的墩子(史称矶心)有两个,各宽1丈,当湖水水位增高时通过减水坝自动泄入里下河入海,不使运河堤岸受损,确保漕运安全。《下河水利新编·子婴闸考》云:“前人于此建闸,固非无因,后人于此改坝,亦具卓识,使引河支河滔滔东注,宝高两邑,何至有灌城之忧决堤之恐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路经高邮,宿南门大坝,沿运河查勘水情,见到里下河受灾的原因是减水坝泄水所致,康熙深知高邮所属的江淮地区是整个清王朝的粮仓,连年的水灾使江淮地区的粮食大幅减产,给朝廷敲响警钟。为了使里下河地区粮食增产,增加朝廷贡粮,他下令关闭高邮向北运河堤上所有减水坝,这当中也包括子婴坝。
   为了子婴沟沿线农业灌溉需要,乾隆四年(1730年)清政府在子婴坝的南北两端分别建了泄水闸,即子婴南闸和子婴北闸。光绪十六年(1890年)将二闸合二为一,即目前的子婴闸,管理关系隶属宝应县。
   孙应科认为“(子婴)河通则下游立畅,河塞则入海为难。”康熙六十年(1721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曾两次对子婴沟进行疏浚,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入海水路,加大里运河的下泄流量。民国23年(1934年),闸上游增建浆砌块石裹头。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沿淮各级地方政府掀起了治淮热潮。里运河经过多年整治,高邮镇国寺塔到界首二里铺26.5公里,形成两河三岸格局,运河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已成为一条航运、调水、灌溉、防洪、排涝、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河道。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降低农业成本,发展运东自流灌溉,减少用水矛盾,经苏北行署批准,于1953年6月将子婴闸划给高邮县管辖。到1953年10月,高邮县从北到南共有子婴闸、界首小闸、永丰闸、通湖洞、琵琶洞、南关洞、八里松洞、小车逻8处小型灌区。1956年汛期,因子婴闸高度不能防御高水位,在上游闸顶加高条石3层(包括盖顶增高1米),1962年改为齿杆式闸门,1963年又更换为齿杆式钢闸门。
   自流灌溉的发展,给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灌溉渠道的投入,子婴沟经过改建和扩建变成了子婴河。县水利局于1958年在陆庄、临泽两地建节制闸,以控制子婴河水位,利用子婴河作为自流灌溉干渠。
   由于子婴河升格为干渠后破坏了该地区原有的排水规律和水上交通功能,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1965年经县政府批准,8处小型灌区调整为车逻、南关、头闸、周山、子婴5个灌区,成立专门机构常年管理。1970年又将周山、子婴合并为周山灌区,1975年冬在界首中沟处新开子婴干渠,同时拓浚临泽镇至冯家湾长13公里的河道,拓浚后河底宽4至10米,河底高程0至0.5米,子婴河恢复了原有排水、交通作用。
   1972年冬至1973年春,结合大运河岁修工程,建成子婴闸水电站。由于子婴闸闸身长度不够,两侧大堤的断面达不到足够的标准,下游护坦嫌短,又无消力设施,以致下游冲成大塘,最深达5米,两边大堤坡脚被冲刷陡立,影响堤身安全。后利用运河切除中埂出土,填平闸下深塘,在下游60米处建1座水力发电站。同时,在子婴闸闸尾翼墙两边筑2条大堤,连到水电站,构成水电站的进水池,使闸下长期高水位,既稳定闸身,又加固堤防并填平和扩大土地面积7.8亩,作为电站管理房屋的地基。水电站按照设计安装直径120厘米木制悬桨式水轮机2台,金华一号水轮机1台,平均水头2.0米,总流量9.0立方米/秒,功率132.5千瓦,工程总造价3.6万元。1984年废除。
   如今的子婴闸,周山灌区从子婴闸、界首小闸、周山洞引水灌溉,灌溉范围西起大运河,东至千步沟、周临河,周巷、周山荡边一线,南至清水潭,北至子婴河与宝应县相邻,含马棚、界首、营南、周山、周巷5个乡镇和果园场,自灌面积20.5万亩。
   2010年6月,子婴闸被公布为“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大运河扬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点23个,“子婴减河”是高邮运河申报的遗产点之一。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