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故里在宝应三阿-k8凯发

近年来,关于帝尧故里,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许多争论,前有“华夏说”,后有“东夷说”,“东夷说”的具体地点,则前有“金湖说”,后有“宝应说”,今年又出现了“高邮说”。本报今日刊发两篇与扬州有关的两个说法的文章,让不同的观点得以展示和碰撞。

帝尧故里究竟在哪里?扬州真的是这位华夏民族杰出先祖的衣胞之地吗?希望扬州文史学者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700多年前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此言被唐代司马贞编入《史记索隐》后,一直作为帝尧故里最具权威的说法,刊行于多种书籍中。“三阿”便成为古往今来许多学者致力寻找的目标。

关于帝尧故里,各地说法很多,即使在扬州,也有人持“高邮说”。持“高邮说”的观点,主要依据是清康熙《高邮州志》:“汉置平阿县……东晋为三阿。”这个“三阿”指的是原属高邮,今在金湖的塔集。他们接过金湖学者十多年的说法,把“三阿之南”延伸到神居山,于是神居山便被指定为尧的出生地。然而,清初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云,汉时平阿县故地在今塔集以西350华里的安徽怀远县北。南朝时才侨置平阿县于该地,直到后周时废止。由于“平阿”这个带“阿”字的地名在该地沿用多年,留下一串带“阿”字的地名,而一度改称为“三阿”。如果翻阅《辞源》中“平阿”辞条即可明白,塔集“东晋为三阿”的说法是错误的。一些史籍和地名辞典上错讹应予匡正,不能再让谬误遗害后人。皇甫谧(215—282)生于魏,死于西晋。他去世100多年南朝才开始,这位学林奇才,是不可能把一个多世纪后才称为“三阿”的地方说成尧出生地的。如果说“高邮说”是帝尧出生地研究的“重大突破”,倒不如说是在“金湖说”基础上的错上加错。

古籍中关于尧出生地的记载还有一处,即西晋太康二年(281)在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8226统笺》卷之二:“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盖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彩,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

《扬州日报》6月1日发表的王自立先生的文章中引用北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纂的《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8226诞圣》里一段话:“尧母曰庆都,观于三河,尝有龙随之。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帝于丹陵。”以此为据,断言“三河”和“丹陵”都不可能在江苏……而河北唐县、望都、顺平更有可能是“尧的诞生地”。看上面二文,可以肯定后文是前文的节录。但节录时漏掉了“帝尧陶唐氏”和“生于斗维之野”等重要词句。关于“帝尧陶唐氏”的由来,明王士贞《纲鉴会纂》中说:“挚立尧年十三,佐挚封植,受封于陶。年十五,改国于唐,故又号陶唐氏。”帝尧先封于陶,后封于唐,继而定都于平阳,进入华夏权力中心。其成长发展的路线是自南向北,由东向西,起点便是“斗维之野”,即天上斗宿对应的地面区域今里下河等地。漏掉“斗维之野”,既使“三河”和“丹陵”如大海捞针难以寻找,又让那段文字成为缺乏佐证力度的神话。在此,不由得让人又要责备王钦若这位口碑不好的老先生了。据考,在河北唐县、望都、顺平,虽有与庆都、帝尧相关的地名、遗址和传说故事,然而都是这两位上古名人在那里生活和活动留下的痕迹,不能和出生地混为一谈。

宝应自古有“三阿”。它的范围是今射阳湖镇及周边地区。明嘉靖十七年刊行的第一部县志《宝应县志略》载:“乡有九:三阿,四里,在县治东……乡之内有镇:……曰射阳,在三阿乡……庙有清源、曰龙女、曰甘罗、曰鲁恭王,俱三阿乡……”后来几部县志,对“三阿”的位置、范围、设施、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等,均有更为具体的表述。

到过射阳湖镇的人都知道,那里并非到处都是遇洪即涝的低洼滩地。“三阿”位于盱眙至建湖隆起带中部宝应凸起东段。至今仍有高程2米至4.5米以上一块74平方公里的地域,突出在湖荡水网平原之上。古代这方古陆地势更高。《太平寰宇记》载:“箕山在县东六十里,高一丈五尺,周迴四十里。”其中因帝尧之女娥皇、女英而得名的双女冈广四亩,高两丈以上。千百年来,由于大量取土和雨水冲刷,墩阜越来越少。清初的旧谚云:“射阳三千六百墩,不知谁是楚王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剩“九里一千墩”。由于其中有多座周秦汉唐的古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十年来,在“三阿”地域相继出土过有柄石刀、石斧、石钻等石器,刻有文字符号的石块,类似良渚文化的玉器,河荡边有许多长年祼露的贝丘,在水下和地下还发现若干口用绳纹井圈砌成的古井和井群,这些都是淮夷先民的遗痕。

在宝应县广洋湖镇,有一数十亩地的大土墩,上面有一座相传始建于汉代的尧舜庙。后虽改为佛寺,寺内仍设有殿堂供奉尧舜像,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尧舜庙仍作为地名而存在。此地位于射阳湖集镇正南方20华里,与“三阿之南”的说法完全吻合,是中华民族杰出先祖尧的出生地。此外,明代出土过浑仪前身璇玑玉衡的石仑村,位于射阳湖镇南10华里,也可视为帝尧故里。在“三阿”及其周围,至今还有一批与帝尧相关的遗址和地名。如:平江村的双女冈、冲林村的尧河、槐树村的尧灵庵、西安丰镇有水下古井的后塘(尧母庆都帝后之后)、夏集镇的尧沟、建湖县蒋营镇收成(原名寿成)村的尧庙、因“尧使羿射日(《庄子》)”而得名的射阳等。还有不少关于开天辟地和三皇五帝的传说与民间故事。这些不但证明三阿是帝尧故里,还说明他可能不止一次地回过家乡。

可以想象,当年司马贞编纂《史记索隐》,写到帝尧时,《帝王世纪》和《竹书纪年》都摆在面前。之所以选择前者的说法,是经过周密思考后认真确定的。皇甫谧治史时正值盛年,也像司马迁那样壮行万里。《晋书&#8226列传》说他“出后叔父,徙居新安。”所行路线是当时漕运通道,即自洛阳沿洛水、汴水东行,入淮河,从今楚州北末口进射阳湖,经邗沟南下渡长江、过太湖,到达目的地。后来“叔父有子既冠,谧年四十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他往返于洛阳和新安之间,三阿是必经之地。曾是广陵郡治所射阳古城的人文风光,也必定会吸引这位学者驻足流连。发现尧出生地,是他脚踏实地调查研究的结果,是第一手资料。今天,我们印证两位先贤的说法,追寻帝尧故里,也算是对历史谜团的解析和交代吧!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