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春饺面——吃在扬州
发布时间:2010-10-8 18:04:48 作者:yztpdq 来源:本站 浏览量:3914 【字体: 】
凡是扬州城的老市民,没有一个不知道“共和春”的,那是从1933年始创,以经营虾籽饺面为主的一家风味独特的面馆。80年代挂牌为“共和春酒家”,是扬州一爿“老字号”。
“共和春”始创人叫王学成,原系面店的一个跳面工人,当时面店还没有电动机,全凭工人将面放在一根粗杠下面跳压成薄片,然后用大刀切成细丝。王学成省吃俭用赚了几个钱后,在扬州蒋家桥开了一家“四美春面馆”,主要经营饺面、锅贴。由于坚持规格质量、薄利多销,故生意不错。后来又在闹市口的南柳巷大儒坊开设“共和春饺面店”,经营品种仍以饺面、锅贴、单饺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劳动人民和一般市民。
“共和春”地处闹市,附近有四、五家饮食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王老板使出了“三招”:
一是精心制面:面条一定要人工擀制刀切面。跳面(包括做饺皮)皮薄而有韧性,有毛孔,能渗透调料、耐嚼。每层面片之间用小粉撒匀,确保下锅不烂、不粘,本着宁精勿滥的原则,一个工人一天只能跳一包半面,决不马虎粗糙。
二是讲究面中虾籽:王老板派人去高邮、邵伯湖收购湖虾、淡籽,因伏天湖虾孕育粒足、粒圆,而黄梅天水份大,蟹壳籽再便宜也不收。收购后要放在太阳下曝晒,不准放进锅炒。贮存虾籽用的缸或坛,必须洗净、曝晒,缸内放明矾块、大蒜头,防虫防霉,再用银皮纸扎口,缸上贴上编号,依次使用。投料前要用碾槽,手工碾碎。共和春的面锅是圆口尖底铁牛锅,下面前要用生姜片擦净锅底。待锅内注入清水后,投入数勺虾籽煮沸,这样下出来的面条味鲜,口醇,面吃完了,碗底内还留有不少虾籽。
三是饺子一定要皮薄肉鲜:面调好后用面杖压成圆形,共4次。每压一次摊平后要撒小粉,防止起粘。饺馅用鲜猪后座肉去皮去骨,剁碎后放入酱油、麻油及少量碱水,葱姜等,徐徐渗入冷水用手臂搅拌,至肉泥发粘即成。包饺子也有讲究,外形象麻雀头,边似荷叶,底若金钱。下锅装碗后,个个头向上,像朵朵荷花。虾籽饺面亦系该店首创。市面上饺子或光面是分开出售的。王学成摸透了顾客心理,将此合二为一,花钱不多,能尝两种口味。共和春锅贴在市民中也十分享名,除制馅与饺面相同外,主要是用平底铁锅用文火烤得香脆,一边撒水,一边浇油,使锅贴内外渗透,外脆内嫩,底色金黄,浓香可口。不仅本地居民品尝,常有不少外地客人慕名而来。
在服务上共和春也有独特一套,无论点什么,一律服务上桌,热情周到,先吃后付帐。对顾客的要求尽可能办到,如下面可免青(冬天不放青蒜)、免辣(不放胡椒)、重辣、宽汤、半汤、双咸、脆面、保一勺(即多油、干拌另放一碗汤)等等。结帐时服务人员还要送上毛巾,招呼客人走好。
1985年,为适应不同层次顾客需要,共和春将二楼、三楼扩大装修,增加酒筵、点菜等。这样在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老店里,可以品尝到扬州大部分小吃,也可尝到川、粤、淮扬菜系的名菜名点。店里不少厨师曾应邀去德国、日本等国和海南、北京等地劳务输出,传授淮扬菜点技艺。店中的锅贴、虾籽饺面、水晶麻团、青菜锅饼、双麻酥饼、四喜汤团等十余种风味小吃拍成彩照,收入《淮扬小吃》面点篇一书中。正如一位食客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欲问品味何处佳,世人皆指共和春。”
信息整理: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