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儿时过新年吃汤圆
发布时间:2020-2-1 10:52:48 来源:本站 浏览量:867 【字体: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了。此时,儿时过新年吃汤圆的情景,又在脑海里浮现。
苏北里下河区域的百姓,大年初一的早上吃汤圆,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汤圆的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南方人过年吃汤圆,两种食物迥异不同,但是,其寓意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儿时的记忆中,真正而实在的年味,是从大年初一早上的一碗汤圆开始,到二月二早上的一碗汤圆结束。
童年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因此,想吃上一碗汤圆,是一件很奢望的事。那时,由于糯稻产量低,农村种植面积少,糯米就显得十分稀罕和金贵。过年前,城里人家做汤圆的主要食材——糥米,人均定量两斤,去粮站凭户口本购买。乡下如有富裕一点的亲戚,过年前也会送给少许。过年时的菜肴品种,百姓人家根据经济状况,可多可少,沒有什么讲究。但是,汤圆是必不可少的。 腊月二十前后,母亲用清冽甘甜的井水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在竹匾里晾干。那时,没有磨面机,只有古老传统的脚踩石碓。第二天的下午,父母亲拎着米篮子,带着面袋子,一起去更楼西街巷子里王姓开“老虎灶” 的人家排队,他的家里有一台石碓及相应配套的工具,过年时给街坊邻居提供方便。糯米加工成面粉,是一件费力耗时的事情。可惜,我只见过,沒有亲身体验过。
糯米通过石碓臼成面粉后,古城里的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圆子面”。 记得小时侯,冬天下雪了,大人们会逗我们小孩子玩,说天上下“圆子面” 了。现在回想起来,“圆子面” 与洁白晶莹的雪真是十分地相似。“圆子面” 加工好后有水份,要放在大竹匾里晾晒干,才便于收蔵。晒“圆子面”的竹匾边上,母亲总会放上一張巴掌大的红纸,以示吉利。那时,暖暖的冬阳下,家家户户在门口晒“圆子面”,成为新年前的一道风景。
除夕之夜,家家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子夜时分,母亲洗好碗筷,摆放好桌椅,正堂屋当中的八仙桌上,用四只盘子装好糖果花生瓜子,在我们兄妹睡觉的床头放上压岁钱后,她一边守岁,一边用温热水和面包汤圆。那时,我们家里比较贫困,汤圆只有实心的和有馅的两种,有馅的叫“洋糖油”。 实心的汤圆如乒乓球大小,圆又圆;“洋糖油” 的汤圆呈鸡蛋状,两头并揑有小角。所谓“洋糖油” 的,是用猪的大板油切成丁状,用绵白煻搅拌,放在大口玻璃瓶中腌制十来天后,用作汤圆的馅心。那时,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汤圆的品种有豆沙馅的,芝麻馅的,桂花馅的……母亲把汤圆包好后,镇淮楼上的新年钟声已经响过了。此时,母亲才上床睡觉。
大年初一的黎明时分,左邻右舍的人家早早地就亮起了灯光,迎接新年的到来,并开始用大锅灶煮汤圆。那时,我们兄妹其实早已睡不着了,也匆匆忙忙地起床,急不可待地穿上过年的新衣服。我们起床后,母亲已把一大锅的汤圆煮好了。
汤圆煮好后,并不是那么容易吃上的,还要经过放鞭炮、烧松枝、向祖先牌位供汤圆子、上香、嗑头、给父母亲及爷爷奶奶拜年等诸多仪式。等这些仪式逐一结束后,我们才能开始吃汤圆。那时,实心的汤圆尽管吃,有馅心的“洋糖油” 汤圆每人两只,多了沒有。吃实心汤圆时,我会在碗里放很多的绵白糖,糯米的清香和糖的甜味完美的结合,让人的味蕾大开,一碗十只不过瘾,急着盛上第二碗。“洋糖油” 的汤圆仅有两只,但是,口感更好,一口咬下去,满嘴油,那真是又香又甜。
吃汤圆,是新年开始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吃完汤圆后,我们兄妹就去邻居家串门拜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早上也吃汤圆。
二月二,是“龙抬头” 的日子,早上吃过汤圆后,年味就渐渐地淡去了。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