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仙女镇谢馥春香粉铺
发布时间:2021-12-6 8:33:15 作者:朱毓麒 来源:江都史话 浏览量:63 【字体: 】
謝馥春,是扬州香粉业首屈一指的百年老店,也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始祖之一。它的产品于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质奖章。而在仙女庙镇,也曾有过两爿“谢馥春”香粉铺。
谢馥春香粉铺,创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最初是开在扬州城南的下铺街。发达以后,才又搬迁到徐凝门。之所以取名为“谢馥春”,那是饱含着店主一番苦心的。
“谢馥春”的老板姓谢,名宏业,店名自然嵌上店主的姓氏。但是,“谢”字有凋落,衰败,消逝,替代之意,实属商家之大忌。所以,再加上“馥春”两字。馥者,也。有四季轮替,谢又复春,青春永驻的意思。且“馥”字,本为气味芬芳,香气浓郁,又与店铺经营的商品十分贴切,吻合。
店名如此,店铺的发展历程还真的了这店名的内涵。
徐凝门地处运河码头附近,这里人来人往,市井繁忙,本是繁华市口黄金地段,加之谢宏业的苦心经营,香粉铺的生意竟一年比一年红火,在扬州的声誉日隆。
可惜好景不长,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迅即北上,从咸丰三年(1853)二月到咸丰八年(1858)八月,先后三次攻占扬州。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店铺生意一落千丈,只得歇业。
这时,眼看许多有钱人都逃到仙女庙,邵伯等地避乱。为了保住身家性命,谢宏业决定自已留在扬州守住店面,让妻子戴氏与儿子谢怀,侄子谢惇一起到仙女庙娘家。谁知,后来谢宏业竟死于战乱。
太平军占领扬州后,清军火焚万福桥,固守仙女庙。扬州府,江都县署也都一并移驻于此。再加上镇上集中了不少扬州逃来的大户,一时间市面异常繁荣。见此情景,戴氏就与儿子,侄子商量,决定老店新开,在仙女庙菜市口东首,重新挂起了“謝馥春”香粉铺的招牌。
在謝馥春店铺的后面,曾经悬有一副对联“俭可耐长勤则久,创非容易守尤难”。为了积累资本,母子三人克勤克俭,节省每一个铜板。后来谢怀与郭村的一个殷实之户陈家联姻,丰厚的嫁妆又充实了店铺资金。为了守成,他们信守祖传秘方,从不容许工人偷工减料,一直遵循“劣货不卖,卖货归真,真不二价,价不欺人”的经营之道。为了创新,他们又开发了新的鹅蛋粉,鸭蛋粉等新品,使“謝馥春”这块金字招牌又在仙女庙乃至江都火红起来。一时“唯谢馥春贸易称盛”。不久,在仙女庙镇西运河边上又开了一家分店。
直到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灭亡后,谢家才又回到扬州复业,店址迁到辕门桥。他们关掉了仙女庙镇上的东店,保留西店继续营业。西店除了经营香粉类商品外,还兼收乡村农民的菜油,为扬州城里的作坊提供原料。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因不堪税负,西店才关闭掉。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