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对于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管理就是树立榜样”。那么,究竟什么是管理?如果我们试着从古代汉语对“管”和“理”二字的释义进行再度解读,将带给我们对“管理”更为原始和朴素的理解。
在《说文解字》中,“管”的本意是“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即“管”是一种长约一尺,有六孔,形似笛子状的乐器。演奏者将气流吹入细管之中,通过控制六孔来奏出和谐之音。如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孟子•梁惠王下》中又有“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随着文字的演化,“管”这一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意义则更为丰富,“管”把对于这种气流的控制逐渐引申到对于另一些事物的约束和控制上,于是,就有了“管辖”、“管制”之意,如司马迁的《史记•范雎列传》中“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晋书•凉武昭王传》中“又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但是无论如何演变,“管”始终倾向于对于事物的消极约束与控制,强调通过强制力量规范受动者的行为。
“理”的本义是“加工雕琢玉石”,《说文解字》中说,“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未经雕琢的玉石只能叫做璞,算不得是宝贝,而一块玉石,经过巧手工匠的精心雕琢,就可以变成令众人钦慕的希世之宝。固有“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后“理”逐渐被引申出 “整理”、“治理”等多个含义,也就是发现事物的规律,帮助事物顺应客观规律的发展,使其更加完美。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及《吕氏春秋•劝学》中“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因此,“理”是通过发现事物本身的规律,采取积极的行动去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从古汉语的释意来看,“管”要求施动者一颗公正之心,大事小事,都要从有利于目标利益的角度出发实施管控,这在企业中可以理解为组织的目标。其次,要管得好,有说服力,就必须要有一些工具,在企业中这些工具就是制度。有了制度,就有了标准,凡事就立了规矩。最后,要“管”得好,就要准确了解事情的原委,来龙去脉,管理者要俯下身去,躬亲于公司业务,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才有发言权。如果说“管”使员工带着几分压力去工作,那么“理”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积极的工作氛围,多给员工提供工作方面的指导,提供业务上的帮助,使他们更加胜任当前的工作,积极促进他们的成长。
“管”和“理”是领导者日常工作的两个方面,不能只“管”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管”。只“管”不“理”,一味地实施高压政策,有碍于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快乐、轻松的工作氛围;一味地只“理”不“管”,无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也不能及时的了解情况,及时防控风险。
企业发展应该既要重视“管”,也要重视“理”。“管”、“理”并重,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真正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信息整理: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来源:大唐能源化工营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