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俗俚语资源 推动文化文明融合
发布时间:2019-12-31 9:40:20 作者:徐霞 浏览量:1691 【字体: 】
我们常说“道在日常”,日常生活沉淀下来的俚语、风俗,体现了百姓群众的道德追求、行为准则和生活智慧,它们虽然短小,但道理深刻,教育人们勤劳、重情、尊长等,与当前的文明建设相融合能够起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而影响深远的作用。
从民间俚语中汲取道德滋养。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这些俗语俚语紧密结合,与人们所思所想、关心关切紧密结合,在这些俗语俚语中长大的孩子于润物无声中增强了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以道德体验和道德内化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更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接地气方式。坚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美德,挖掘和运用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而这些俚语也在家风传承中都有体现,诸如“不识字要识事,不成材要成人”“人生知足何时足”“不怕事难,就怕人懒”“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等,包含了勤劳、节俭、孝道、伦理、守法、扬善等内容,是积极正能量的一面,都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文明根植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从“小手牵大手”中引领文明风尚。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而中国传统故事和俗语俚语则是很好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从小受到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人文精神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和陪伴,孩子在学校拿到了“三好生”“五好少年”的称号,会深问什么是“三好”“五好”,回到家里会骄傲地讲给父母听。在我们文明创建的大氛围里,“小手牵大手”,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来引导父母和老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育孩子要成为好孩子,那么当我们随手扔垃圾的时候、过马路闯红灯的时候、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吞云吐雾的时候,孩子如果说一声“你是坏爸爸妈妈、坏爷爷奶奶”,我想对父母和老人就不仅仅是脸红的事情了。“爹不识耕田、子不识谷种”,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明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在孩子眼睛里的细节中,学校传授了孩子知识,教导了孩子的言行,而家庭是这些成果的展示,通过孩子影响父母,通过“小手牵大手”,引领文明的好风尚。
从知行合一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化是我们学习的成果,是内化于心的过程,而文明是行为的体现,是外化于形的表现。文明是人进化的程度,得靠文化来推进,因此文化是文明发展的力量之一。而文明程度可以看出文化的高低,所以知行合一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懂得社交礼仪的人拥有好的人缘”“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勤俭粮满仓,懒惰空米缸”,这些普普通通口口相传的话语,虽然朴素,但充满生机,简单而深刻,遵循着传统与规矩的工作生活,是对勤劳节俭美德的深层参悟,也充满着一种理性的智慧。“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恩不言谢”是人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得到帮助,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的交友之道、感恩之心。俚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我们里下河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教我们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