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宝应县志编纂者——闻人诠-k8凯发

    当我们捧读宝应县志时,都会为家乡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欣喜,为这方热土出过灿若群星的英贤俊彦而自豪,对史志工作者们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此刻更容易想到第一部县志——《宝应县志略》的编纂者闻人诠。
    明嘉靖五年(1526年),来自余姚的新科进土闻人诠被调任宝应知县。他到任不久,发现宝应自有史以来尚无一部县志,便在政务之暇着手搜集资料,接着聘请时任县儒学训导的杨周南、本县举人朱曰藩、仲言永、杨启芳、监生朱应辰等人为辑录。他带领这一班人“稽典询俗,参之《一统志》与维扬新旧志,博采备录,于是剥瑕砾而搴萧稂,事核文实者始载于编”。身为一县之尊的闻公,在百忙中拨冗,亲自动笔为宝应著述破天荒的第一部县志,个中之艰难和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他悉心构筑这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文化工程,堪称开风气之先的壮举。嘉靖九年,这部依据“备则诬,诬则疑;略则实,实则信。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编纂思路,包括天文、地理、田赋、祠祀、官师、人物六个篇目及附录艺文、疏议的《宝应县志略》初稿刚刚完成,闻公被召往内廷,不久提升为直隶提学御史。他身在京城督学南畿(即南京),依然心系宝应,情注《志略》,又校阅六个春秋方得杀青。准备付梓时老母过世,因忙于治丧而搁浅。嘉靖十七年,巡按杨瞻来宝应视察,要看县志,知县宋佐以《志略》手稿奉阅,杨瞻读后大加赞赏,亲自撰写序文,命“速梓以传”,此书才得刊行于世。十九年后,丁效恭率众抗倭壮烈牺牲,穷凶极恶的倭寇血洗县城,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志略》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海内仅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存一孤本。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据考天一阁主人范钦亦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两位同乡同朝为官,此书即闻公所赠也未可知。如今我们看到的《志略》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天一阁藏本影印再版。宝应第一部县志在失踪四百年后复归,真乃苍天有眼,闻公有灵!
    闻人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有口皆碑。有一年久旱无雨,督漕都御史严令紧闭沿运闸洞,以保持运河水位。一时漕运和灌溉争水的矛盾十分突出。闻公急黎民之所急,下令开闸放水灌田。当时不少人为他担心,他说:“只要民众有救,我虽获罪又有何关系?”硬是用自己的肩膀,为宝应扛来万顷良田的丰收和万家老少的笑颜。
    明代以前,宝应境内的运河仅东岸有堤,西边是烟波浩渺的大湖。为保障漕运与大堤的安全,自弘治以来数十年间,许多官员上疏请开越河避湖险,均未获准。嘉靖七年八月,精于计算的闻公召百名河工,亲自督工试筑一段,得出整个工程需银四万余两,仅为以前高邮开同样长度越河费用的十分之一。他再次疏请,为后来获准奠定了基础。
    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闻人诠奉调离宝时,“一邑之人惊骇响震不知所出,惟拥道呼号而已,至於策虑膈臆无所发泄,乞留一靴如寄深思”。秀才张荣等百余人为他立德政碑,称颂他的为政之道“事有出于己而便于民者,务殚心以图之,毋宁以身为身而已也;事有出于上而不便于民者,务抗言以救之,毋宁以官为官而已也……徭役必节必减,必多方以纾其力,讼狱必详必审,必反复以求其生……”说他是“真民之父母也”。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一个朝廷命官离任之后,得到平民百姓这样的评价,真了不起!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纪念闻公的碑碣、祠堂早已不见踪影,他的名字和业绩依然留在宝应。我们撰写这篇短文,就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第一部县志和这样一位清官、好人。
    信息整理: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