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出土罕见的猛犸象化石——扬州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11-1-23 11:14:43 作者:yztpdq 来源:本站 浏览量:3891 【字体: 】
1995年冬,位于宝应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芦汜河,正在实施东扩延伸工程。12月11日在广洋湖镇肖家村境内振兴河工地,民工们正在忙碌着挖土、推土,当挖到距地表向下3米深处的河床倾坎位置时,看到有大量“龙骨”之类的东西跟泥土混于一起,越挖越多,施工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来到了现场,发现这些“碎骨”,不但大小长短不一,且较有规律地排列着,似为古动物化石,便立即向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当县文化部门得知这一消息赶到时,部分现场已被破坏,除找到古动物的身、腿、脊椎、臼齿等部位的一些化石外,还发现一具较为完整的长牙。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因施工单位没有很好保护这一现场,加之秩序混乱,也无专业人员到场,无法看到化石出土前的原始状况。长牙化石经专业人员修复后,呈弯曲旋卷之状,经测长约260厘米。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云翱和扬州博物馆副研究员印志华两位先生初步鉴定,为古猛犸象化石。
2003年9月16日上午,南水北调工程宝应站潼河段,由扬州市水利建设工程公司实施的二标工程工地,正在紧张施工,当推土机推到河床部位时,见一长形物体,经初步清理后发现为象牙,水利部门便及时向夏集镇派出所和宝应博物馆报告。接报后,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及时与扬州市考古队取得联系,当考古工作者细心地将层层覆盖的淤泥清理干净后,发现这是一枚极为罕见的猛犸象牙。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象牙呈东西向月牙形状躺着,距地表深度约为650厘米,实际总长370厘米,直线距离330厘米,牙根部直径22.2厘米,象牙中空,表面为浅白色,并布满不规则的棕色条纹。据施工人员反映,在此十多天前,象牙化石的周围还发现过象头骨的化石,足有1米多长。该象牙化石还没有完全石化,故叫“亚化石”。按牙长推算,该象体长应在20米左右,为仅次于恐龙的一种大型动物。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提供的资料,猛犸象属已灭绝的真象科。广义的猛犸象包括平额象、南方象等许多早期原始的真象,其中有一些类型与现在的印度象和非洲象接近。狭义的猛犸象又名长毛象,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距今约三十万年至一万年前的更新世,它广泛分布于包括中国东北部在内的北半球寒冷地区。这种动物身躯高大,体披长毛,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一对长而粗壮的象牙向上向后弯曲并旋卷。它头骨短,顶脊非常高,上下额和齿槽深。臼齿齿档排列紧密,数目很多,第三臼齿最多达30片齿板。猛犸象是石器时代人类重要的狩猎对象,在欧洲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看到早期人类有绘制它的图象,这种动物一直活到约一万年前才灭绝。俄罗斯西伯利亚及美国阿拉斯加的冻土层中曾发现带有皮肉的完整个体。猛犸象化石过去在我国北京、河北赵县、江苏邳州及波兰奥波莱市均有发现。如今在江淮之间的宝应发现此象化石,极为罕见。
猛犸古象为何会在此生存?更新世晚期,因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地球上的气候有几次波动变化,冰川的进、退,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多次交替,并导致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气候带”转移和动、植物的的迁徙或灭绝。宝应地区古为大海,后由江淮泥沙的淤积形成冲击平原,为江淮平原的东部沿海地区,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其地质构造是一亿多年前受侏罗纪晚期燕山山脉运动和缓慢沉陷的苏北坳陷带的控制,经历了多次冰河期和海浸海退的侵蚀。大约在一万年前的大理亚冰期的最后一次冰川消退后,出现了冰后期的气候,世界性的气温也由此逐渐转暖。故一万年前,江淮地区的寒冷气候为猛犸象的成活提供了条件。猛犸象以植物为食,属森林性的动物,它的确生存要茂密的森林,广阔而丰盛的草原资源和寒冷的气候,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它是难以成活的。
宝应出土的猛犸象化石,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南部的一具猛犸象化石,因此它对于研究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状态、气候特点以及地质演变等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猛犸象也属世界性的大型动物,它对于研究地球上古动物群的分布和与其它动物的关系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宝应地区邻近大海,传说古代时是一片汪洋,猛犸象化石的发现,说明一万年前在这里就形成了陆地。
信息整理: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