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扬州”的雏形已经初现 主城到江都规划十一条通道-k8凯发

      经过 2011年11月13日 区域调整之后,扬州无论是面积、人口均实现了较大突破,“大扬州”的雏形已经初现。那么,在空间拓展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关于如何建设“大扬州”的问题。该怎样在区域调整后,加快一体化的建设?如今的“大扬州”,在区域心理融合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难题?本报记者一一为您解读。
  课题
  1“十二五”适时开建城市轻轨
  城市建设
  问题:经过这次的区划调整,扬州无论是从城区面积还是居住人口上都出现了新的改变,面对这一现状,城市建设该如何拓展空间?
  方案:谋求在城市重大交通设施、城市功能性设施布局上突破,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
  在市城建局,记者在《2012年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项目计划》中看见,明年城市建设方面的重大工程包括瘦西湖隧道,扬菱路拓宽改造,江都南路、江都北路、司徒庙路拓宽,运河南路南延,328国道连接线,江六高速与市区连接。
  市城建局城建处盛兴泉处长告诉记者,在未来几年内,全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八大突破”是城建方面对于建设“大扬州”的计划。
  “首先是城市重大交通设施的突破。”盛兴泉介绍,这其中包括加快区域间连接线建设、推动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完善城市内部道路系统等工作。目前,为促进江都区与主城区的融合,扬州与江都之间规划了11条东西向联系通道,除文昌路东延工程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外,“十二五”期间将拓展扬江路,规划建设新万福路、新328国道,实施开发路东延、江都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适时启动文昌路西延、城市轻轨建设。
  全力推进瘦西湖地下隧道,运河路南延至江边、北延至赤岸,邗江北路北延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实施江都路延伸、司徒庙路改造、润扬路西延、北环路西段等一批城市道路,改造城市支路,打通城市交通卡点、堵点。
  此外,供水、排水系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方面,盛兴泉介绍,此次区域调整后,市城建局计划加快第五水厂二期工程和六圩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和区域供水工程,组织实施“川气东输”工程,启动地下管网普查工作。
  与此同时,调整优化市区行政、教育、医疗设施布局,也是必要的课题。盛兴泉告诉记者,这样的目的在于使城市功能分布更趋合理。“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一批高星级宾馆和中小型精品酒店、连锁旅馆、民居式客栈等特色酒店。加快各类农贸市场、邻里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课题
  2
  区域连接交通
  正在筹划改造扬江公路
  问题:从江都到主城区的主要干道扬江公路,在过了头道桥之后路面变窄,尤其是到了万福闸和太平闸附近经常发生堵车现象,恶劣天气下交通则会雪上加霜。
  方案:正在筹划前期工作,如何通过水源保护区是关键。
  在城建局记者了解到,此前,规划部门、建设部门、交通水利等部门曾两次启动了关于拓宽扬江路,特别是万福闸到头道桥这个卡脖子段的前期工作。
  然而进展不够顺利的主要问题,在于这一段特殊的地理条件。盛兴泉介绍,该段道路属于淮河入江通道,有廖家沟、太平河、芒稻河等大型河流,施工本身的技术难度和投资强度就很大。
  其中,万福闸、太平闸都是国家级的重要水利设施,是重要的取水口,一水厂还有一个水源保护区也在廖家沟,而国家对于保护区有很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建设行为的控制非常严格。
  “在调研论证中,行洪要求、水质保护等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而前两次的前期工作也因这方面的原因没能继续下去。伴随着区划调整,该道路重要性又一次提到了一个高度。
  “目前正在建设的瘦西湖地下隧道,实际上就是要打造城市北部的快速通道,而这一段也是在这一条线上的重要节点。”目前,建设局正筹划再次启动前期工作,争取具备开工条件。
  江都到主城区规划11条通道
  问题:伴随着区划调整,江都区与主城区之间居民流动、往来将更为频繁。目前,江都到主城区的公交线路覆盖面较小,给区域间居民的通行带来一定的不便,具体该如何规划?
  方案:11条通道正在规划,公交优先规划正在研究。
  记者了解到,目前,交通部门正在发改委规划局的牵头之下研究2300平方公里的公交优先规划,其中出租车要努力实现市区2300平方公里的客运一体化。下一步将首先解决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江都到主城区的线路的优化、线路的加密、线路的调整。
  市规划局向记者介绍,在老的扬州市区跟江都之间,目前正在考虑规划11条通道,有两条公路、两条高速、4条快速路、两条主干路,还有一条次干路。这些通道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实施,大概还有一半需要在未来的几年之内,甚至于10多年之内,加快建设。
  课题
  3
  关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或“就近入学”
  问题:区划调整后,杭集、头桥等纳入广陵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如果想把孩子转入诸如育才、汶河这样的名校,是否很困难?区划调整后教育资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方案:分校即将招生,施行“分段管理”或是解决办法。
  据了解,目前育才小学的东区分校已经奠基,地点位于廖家沟边,招生工作也即将展开。针对孩子上学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江都职教集团总务处主任刘立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分组讨论中,我们也聊到了这个话题。”刘立新向记者介绍,在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区的教育由各区的教育部门管理,而在高中以及之后的高等教育中,则由市教育局统筹管理。
  “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对症下药。”刘立新介绍,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从孩子的健康和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就近入学”是比较好的选择。而在高等教育中,考虑到对学校环境、自身专业的需求,跨区上学是有一定需求的。不同的教育程度由不同的教育部门管理,刘立新认为是一个解决办法。
  课题
  江都区走向
  4
  江都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
  问题:江都撤市建区之后,江都的发展与主城区是融为一体好,还是作为卫星城发展好?
  方案:融入大扬州,科学修编城市发展规划。
  目前,江都撤市建区,扬州城已形成邗江、广陵、江都三区格局的新城。而之前江都只作为扬州一主二翼中的一翼,其规划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局限性,许多方面与三区格局
  新扬州不能形成一体,对此,刘立新建议:江都区的发展应立足“大扬州”,从理念上将江都融入扬州,近阶段尤其要考虑江都与主城区的对接。
  刘立新认为,江都是全省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俱全,在横向(陆路)对接扬州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纵向道路的对接,尤其是江都的南北主干道新都路,它不但是江都城区中轴线,同时也是宁通高速的交会点,北通徐、淮、盐、连。该路在江都城市建设以及全省的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广陵的头桥等镇紧邻新城的南侧,而与扬州的老城区相距较远,若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该区域与江都对接会更科学更合理。这样不但使江都与广陵的头桥等充分对接,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又充分发挥了宁通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对江都以及头桥等镇发展的作用。
  “从客观条件上来说,江都区跟广陵基本上就隔了一条河,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设也不具备作为卫星城的条件,江都还应该是市区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刘立新表示,主城区跟江都之间交通联系非常密切,建成区的距离也非常靠近,伴随着城市建设,江都跟主城区之间必然会实现有机的融合。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扬州晚报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