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临泽镇11岁少年杨俊熙,到河边洗手时,意外发现一柄锈迹斑斑的古剑。古玩收藏爱好者闻讯前来,不断抬高价码“收购”,杨俊熙的父亲杨锦海不为所动,请来专家鉴定,得知这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剑文物时,毫不犹豫地捐献给高邮博物馆。近日,高邮市文物局、高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专程前往临泽镇,给杨家父子送去收藏证书和奖金,表彰这种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主人公意识。
青铜短剑源于商周时期,主人或是文官贵族这柄青铜剑,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长26厘米。年代久远,早已褪去昔日光泽,呈现黄褐色。
经高邮、扬州两地文物考古专家初步鉴定,该剑系商周时代的青铜古剑。
凭什么断定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古剑呢?专家从该剑的材料、长度和造型分别予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商代距今3600年,周朝距今3054年,中原青铜剑始于商代,剑身起初较短,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到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到60厘米,战国晚期的剑长更是超过了70厘米。因此分析认为,这一青铜短剑,为商周时代的宝剑,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高邮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吕志伟认为,这把青铜宝剑的文物考古价值很大。早在2007年,高邮曾在三垛镇发现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铙”,这是一件乐器;而这柄青铜剑,虽然是该地发现的第二件商周时期青铜器,却是第一件兵器。
吕志伟说,这柄青铜短剑,锈蚀不是特别厉害,没有变形,保存得很好,虽然短剑上没有发现文字和文饰,但从造型来看,做得很精致。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才有实力和资格被允许佩带宝剑这样的利器。从造型和材质上看,这把短小的宝剑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具,可装饰能防身,但又不是武士和武官佩带的样式,它更应是身份的象征,因此是文官贵族所有的可能性更大。
古镇临泽现商周青铜器因河道连通古邗沟
临泽,是高邮古镇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临泽就已由村落变成大集镇,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设置临泽县,临泽镇属之。临泽当地居民不解,南北朝距今不足1600年,而商周时期距今3000多年,这柄青铜短剑又是缘何落在临泽的呢?
根据杨锦海介绍,孩子是在临泽镇老周临河里捞出来的,据老人说,老周临河是一条年代久远的古河道。
临泽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发现青铜短剑的老周临河和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古邗沟相通,一直是连通大运河的活水河,这条河还跟一旁挖掘于秦代的子婴河相交叉。只是近年来,老周临河有的河段断流,河床淤塞,河边长满了芦苇、野菖蒲等植物,成了一条死河。
去年,高邮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政府牵头疏浚一批河道,老周临河被纳入环境整治范畴,曾进行过疏浚。有人猜测,也许因为这次疏浚,让沉睡在河床多年的青铜短剑开始“浮出水面”。
保护文物意识强,拒绝买卖,志愿捐献当地博物馆
谈到这件商周青铜剑的出土,颇具“传奇色彩”。据男孩杨俊熙回忆,今年初夏的一天,他和一群小伙伴在镇上玩耍,双手沾满泥巴和油污,便来到临南小区菜场桥处老周临河河边洗手。眼尖的小俊熙发现手边有一个尖尖的硬物,好奇心驱使他来掏挖,居然是一把刀剑,颇像电视剧里古人使用的刀剑。晚上,把“宝剑”带回了家,交给了爸爸杨锦海。杨锦海第一感觉就认为这是一把很古老的宝剑,但有没把握。
河里找到古代宝剑的消息不胫而走,邻居和朋友都赶过来“看稀奇”,有人出高价跟杨锦海购买,但他没有答应。杨锦海心想,挖来的文物,归国家所有,自己贩卖会犯法的。他思前想后,决定把剑捐赠给国家。9月3日,杨俊熙的爸爸杨锦海专程把这把剑送到了高邮市文物局。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