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扬州人心中的中秋节习俗-k8凯发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恭贺全国人民中秋节快乐!
     扬州人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忙着做圆烧饼,以象征着团圆。烧饼,有的用糯米粉做。用麦面做的烧饼,叫做“团圆饼”,有的内包芝麻屑(将芝麻煮熟捣碎再拌进白糖),有的内包蔬菜(茉菜加豆腐干末,或萝卜丝);用糯米粉做的烧饼,内包芝麻屑或白糖,叫做“子孙饼”。中秋节包烧饼也有庆祝秋熟丰收之意。所做的烧饼又分供饼和食饼两种:供饼是大小不同的五只圆饼,到敬月时垒成宝塔形;食饼的大小和数量不问。同时要购买月饼。扬州的月饼有上素、椒盐、枣泥、五仁、荤糖、火腿等品种,现在又增加了广式月饼。所买的食用月饼不问多少,但必须买一只一斤重的大月饼,称为“月宫饼”,以供敬月时使用。
     中秋节吃月饼,几乎是全中国的风俗。关于月饼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唐高祖李渊年间,东突厥扰乱边疆,朝廷屡次派兵征讨,总不得平息。后来,大将李靖率部亲征,才得以平定。得胜之军于八月十五日这天班师回朝,受到京城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欢迎大军凯旋而归的人群中,有一个在长安经商的吐蕃人,特地给皇帝献上一个彩丝的圆饼祝捷。唐高祖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圆饼大为高兴,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笑着对群臣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音馋除)”。随后,便将圆饼分给文武百官吃了。“月饼”便从此而得名。这里的“胡”,是当时对西部和北部少数名族的泛称;“蟾蜍”就是指月亮。传说嫦娥奔入月宫后,成为月精,后因与吴关系暧昧,被罚变作蟾蜍(即癞蛤蟆)。后来,民间敬过月亮,全家人分吃“月宫饼”的习俗,大概就是由唐高祖给群臣分食圆饼之举而来的。
     元朝末期,蒙古统治阶级对汉人的统治更加残酷,只允许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至今有些地方还把菜刀称为“十刀”),并派一个“鞑子”(汉人对当时蒙古人的称呼)严密监视。汉人对此郁忿已久,又不好公开约会,便利用中秋节前互送月饼之机,将一张写有约定起事时间的纸块放在月饼下面传递情报,约定八月十五日晚一齐动手杀“鞑子”。到了约定的时间,毫无思想准备的鞑子,被杀者为数不少。从而为推翻元朝的统治,打下了群众基础。至今,月饼上面总要放上一张小白纸,就是这一举动的纪念。
     因为中秋节的是团圆节,所以这天晚餐,家家都有较为丰盛的团圆饭。应时的菜肴一般有:子鹅、雏鸡、芋头、藕、栗子等。人们常说:“月逢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因此在吃晚饭时,有亲人在外地,特别是在海外的人家,家里人都很思念他们,有的还为他们在桌上空一个位子,放一套碗筷。
     晚饭后,在月亮将上或初上时,开始敬月(又叫“祭月”“拜月”。有些人家敬过月才吃晚饭)。扬州的敬月活动是妇女的事,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敬月时,先朝月出的方向设下供案,供案上摆有:一对红蜡烛,一股香(考究的人家烧做成塔形的“斗香”);一只“月宫饼”,垒成塔形的团圆饼,带有枝芽的花香藕,鸡头(长在水中的食、药两用的果实,中医称为“芡”),不空房的莲蓬(称为“和合莲”),菱角及其他应时水果等贡品。有的还摆放泥做的玉兔、牛等。月亮一出,由拜月人点燃烛,向圆月叩拜。即使这天晚上下雨,不少人家也在大门内朝月出的方向拜月。拜完月。全家人分食“月宫饼”。这种习俗,现在已不多见。
     这天晚上,不少人在露天闲话赏月,有的还推测在外地或在国外亲人此时的活动和心情。以前,有些人还到戏院中去看“唐明皇游月宫”等与月亮有关的戏曲。
     中秋节之时,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农历八月,又称“桂月”。
     中秋节的夜晚,特别是遇到晴朗的天气,一些城里的青年男女喜欢到瘦西湖公园去游园赏月。他(她)们或漫步湖滨,或泛舟湖上;或细语抒怀,或运喉轻唱。尽情欣赏自然美景,全然陶醉在节日的欢乐中。其实但见:
     湖案桂花竞放,湖中碧波荡漾;空中明月高悬,湖畔情侣成双。
     此情此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到了午夜时分,游人都要到五亭桥左右去赏月。据说惟有这一天半夜子时,只要天气晴朗,天空的皓月倒映在湖水中,五亭桥下的每一个桥洞(有十五个)内都映着一轮明月;可谓桥下奇观,妙不可言。清代黄惺庵《扬州好•五亭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正是这一美景的写照。这天晚上,扬州诗社的诗人们,都要聚集到小金山东侧的“月观”,临湖赏月,挥毫洒墨,吟诗作赋,共度良宵。
     提到中秋节赏月,古今诗人对扬州的明月写下了不少佳句,如:唐代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清代的“清宵不到平山上,辜负扬州月二分”等。现在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也挥毫写下了“赢得二分明月地,扬州千古属诗人”的妙句。
     在老扬州人心中,过中秋节可是不单单就这些,除了吃月饼,点花灯,更是有一些别具风味的习俗。
特色之一:色香味俱全的芝麻饼
    “今年的中秋节,我要自己亲手做芝麻饼,让我的两个孙子好好尝一尝,感受下扬州人自己土生土长的中秋节。”一边揉着面,一边麻溜地将芝麻饼放在锅里炕的瑞奶奶如是说道。
     瑞奶奶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尽管年过70,但是当她回忆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场景,尤其是过中秋节吃芝麻饼这个习俗她还是能娓娓道来,并且对当年她们一家人一起烹制芝麻饼的情况还是记忆犹新。
     扬州芝麻饼,可不是现在简简单单的将芝麻洒在大饼上可就完事的。在以前是晚辈做了孝敬长辈的,现在却只有老扬州人才知道怎么制作了。说到这制作方法,那可是老扬州人手艺活中的一绝,首先选用上好的面粉和面,等面发酵之后,先将面做成现在的月饼状,在芝麻饼上找个切口,将上好的老红糖和炒得喷香的芝麻伴在一块,随后将二者小心翼翼的塞入面饼中,将切口处封住,这样才算完工。新鲜的芝麻饼入灶蒸到八成熟的时候,芝麻香味伴随着周边的水汽钻到围在锅灶旁边小孩的心坎里,让人垂涎不已。每当喷香的芝麻饼端上桌的时候,一家人便团团的围在一起,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光。可以说,芝麻饼,真可以称得上是扬州本地特色的月饼了。
     时过境迁,现在虽然市场上偶尔还能看见扬州芝麻饼,但是,瑞奶奶还是觉得吃自己做的,尤其是看见两个孙子一起吃还是最温馨。
特色之二:拜月求子祈福康
     除了芝麻饼,在扬州,赏月也有一种独特的寓意,唐代诗人徐凝的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道尽了扬州的魅力,而中秋节的月亮在扬州人心中更是有着独特的 意义,在中秋节,扬州则有“照月求子”的旧俗,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圆月当头时独坐院中,清沐月光,潜心求子,此后便可怀孕。此外,瑞奶奶一直都称呼月亮为月亮公公,原来老扬州人认为月亮是一位神明,尊称为“月亮公公”,而在祭拜“月亮公公”的时候,不光要摆上祭品,还要点亮“宝塔灯”(由铜丝将玻璃片扎成宝塔形的灯),必选购藕节相连、小枝不缺的“子孙藕”和籽粒饱满、无空房的“和合莲蓬”,还要供西瓜,并把瓜镂刻成城垛形,谓之“狗牙瓜”,寓意吉祥,祈求“月亮公公”的护佑。
特色之三:吃“馊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全国都有的习俗,说到月饼,这相传也是和扬州有关的,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为了反抗元末时期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于1353年在高邮起义,他利用中秋节向亲友们赠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了起义的通知,约定各地义兵在中秋节同时举事。此后,中秋节制作、互赠、吃食月饼便成了民间传统。
     扬州人一般在拜月后分食月饼,又讲究由家中主妇掌刀,按全家人口计算,不论在家或外出的人口,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每人一块,既不能破碎,又不能少切,未归家者由其子女代食,如家中有孕妇,还要增加一块,由孕妇之夫代食,以示家庭生活和美之意。除此之外,瑞奶奶还说,古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就是八月十六,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月饼”。同样的风俗还有端午节的第二天,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粽子。瑞奶奶笑着说道,当年她回娘家的时候也吃了“馊月饼”,但是却不是馊的。其实月饼与粽子不论怎么放,第二天也不可能馊的,这也表现出扬州人的风趣、幽默。
     这些世代流传下来的风俗在当年古老的扬州城里组成了中秋节的欢乐音符,构成了扬州民俗文化世代相传印记。但是现在已经被慢慢渐渐被遗忘了,瑞奶奶告诉我们,虽然她很怀念当年的中秋节,人多热闹,有过节的氛围,但是在现在,想要完全复原当初的情景,已经是不可能了。
     俗话说: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除了以上说的风俗外,相信大家也会经历一些特殊习俗的中秋节,那么大家记忆最深最有趣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呢?但是不管怎么说,可别忘记回家做个芝麻饼,孝敬一下长辈哦。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