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k8凯发

    “千年运河泛碧浪,百里荷花展画图。”在江苏省中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千年古邑,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宝应县。
一、宝应县概况
    宝应县是扬州市的“北大门”,北与周恩来家乡淮安市接壤。全县总面积为146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979平方公里,占2/3,水域488平方公里,占1/3。92万人口。辖14个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
    横观宝应自然地理,位于我国秦岭淮河气候分界线的南侧。北方为黄土小麦旱作区,黄牛耕地,驴马运输,冬天冻河。南方为粘土水稻圩田区,水牛耕地,舟船运输,冬天不冻河。宝应居于两者之间而兼得南北之长,又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之交界,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雨水适中,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不但稻麦棉花皆宜,而且南方、北方的瓜果蔬菜在这里都能存活生长,为各种水鲜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全县现有耕地90万亩,水面滩涂73万亩。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南北,五湖四荡分布于东西,堪称良田万顷,稻麦飘香,野凫遮天,红蕖匝地,紫蟹登盘,白鱼入市的鱼米之乡。
    纵览宝应人文历史,为汉风吴韵的交汇处,也是淮扬文化的融合区,兼得北方之雄壮和南方之秀雅。夏商周时期这里地属淮夷。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后属越,又属楚,后被秦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这里首建东阳县。楚汉相争时出了堂邑侯陈婴、射阳侯项伯两位王侯。汉魏六朝时期本邑分属东阳、平安、射阳、石鳖四县。三国初射阳出了臧洪、陈容二烈士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大诗人陈琳。射阳“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初尉迟恭在此平海寇、建二桥;天宝年间,李太白白田马上闻莺留诗篇;上元三年真如献宝,宝应得名。北宋时期赵匡胤挥鞭望直港,秦少游登临宝应塔,范仲淹诗咏射阳湖,文天祥夜宿军师庙。南宋宝庆三年升宝应州与金国对峙,韩世忠抗金在我县建立五营和韩王城。元朝改为宝应军,后改安宜府,被马可·波罗写入了游记,并留下了三王沟和脱脱沟遗迹。元末战乱人口外逃地旷人稀,明朝初年“朱洪武赶散”从苏州迁来大量人口,使吴文化融入宝应,从此文风大兴,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如明代有文学家朱应登、巡按乔可聘、 画家陶成等,清代又出了经学大师刘台拱、刘宝楠叔侄,京剧创始人高朗亭,以及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合称“三鼎甲”。江淮巨观宝应泰山殿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名山”。
    民国以来,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为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东荡各乡是新四军活动的革命老区。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在我县拍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曲脍炙人口的“九九艳阳天”唱遍了全中国,流传了几十年。
    如今,宝应人民在县委“开明开放,担当实干,创新突破,争先进位”新时期宝应精神的指导下,大力实施生态建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的战略,坚持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做大做强有机农业。重点依托水稻、水产、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特色,全面提升农、林、牧、副、渔产业的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手抓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宝应县城从原来的2平方公里已发展为40平方公里,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和江苏省园林城市。工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县已有数十个工业园区上千家企业,重点产业为“一主两特”:即以输变电装备(智能电网)产业为主导产业;泵阀管件和压力容器产业、有机食品制造产业为两大特色产业。目前这三大产业有规模企业200多家,产销占全县工业的60%以上。宝胜集团已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成为扬州市工业的“领头羊”,三峡工程、首都机场、奥运“鸟巢”、上海世博会都用的是宝胜电缆,宝胜已经成为中国电缆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客商在宝投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家在宝落户。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还形成了一批名优特产:如系列藕制品、有机大米、五琼浆白酒、泾河大糕、宝应湖大闸蟹、中华鳖、茨菇、芡实、水芹、乌塌菜(核桃乌黑菜)、“金禾”西瓜、西安丰卜页、西安丰水晶工艺品、曹甸教玩具、小官庄玻璃工艺品、鲁垛乱针绣等等。
    从1996年以来,宝应还被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荷藕之乡、国家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茨菇之乡、中国水鲜美食之乡、中国微型小说之乡。2007、2008两年,宝应湖大闸蟹连续获得全国“丰收杯”金蟹奖。
二、宝应植藕史
    宝应地区古为东海,后为江淮冲积平原,由于泥沙的逐年淤积,至秦汉以来逐步发育为古泻湖沼泽平原。全县有几十个湖荡星罗棋布,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沃泥肥,宝应植藕早在唐朝已见于文字记载。唐代诗人储嗣宗《宿范水》一诗云:“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边。露湿芙蓉渡,月明渔网船。寒机深竹里,远浪到门前。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可以令人想象出当时莲叶接天,芙蓉映日,姑娘们一面采莲,一面唱歌的秀美的水乡风光。开元后期诗人储光羲来我县任安宜县尉,有《钓鱼湾》诗云:“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此外他还写有《安宜园林献高使君》等诗,“高使君”即大诗人高适。
    古代宝应湖面多于农田,一片泽国水乡,常爱标以“十景”、“八景”等,其景观亦多为水乡风光。至明代荷藕已成为宝应大宗生产的土特产品,《万历志》列“宝应十景”:曰东林松色、西荡荷香、双虹桥峙、万马墩联、菁湖银镜、桃坞镜屏、冈村樵唱、水市渔歌、雪楼高寒、云山远翠。清代《康熙志》又列“宝应十二景”:曰湖山云起、水村布谷、春帆上闸、晴湖晒网、荻州起雁、清溪落鹜、松冈载酒、柳岸闻莺、莲叶接天、画川别业、中流箫鼓、霜林晓发。明十景中有“西荡荷乡,”清十二景中有“莲叶接天”,植荷面积之广,由此可见。
    民国年间,宝应民间流传有“宝应十景”的一首数字顺口溜,叫一宿庵、二真宫、三官殿、宁国寺(四)、五条街、陆公馆(六)、戚家汪(七)、八宝亭、九华庵、石牌楼(十)。其中的一宿庵中和三官殿前皆有荷花池。
    宝应有不少古乡镇,也有种植荷藕的记录。例如发源于汉代的射阳湖镇古有“射阳八胜”之说,曰龙杆寺看灯,走马墩试马,凝瑞桥赏荷,跃龙桥听涛,花子沟垂钓,三王河泛舟,臧陈祠读书,运东堤踏雪。每景皆有一诗,其“凝瑞桥赏荷”诗云:“放船三顷六莲塘,摘得芙蕖满手香。最是小姑无赖甚,偷将莲子打鸳鸯。”
    又如起源于唐代的范水镇昔日亦有“范水八景”之称,曰纪庄燕柳荡春风,魁楼鸦墨造化功,东园荷月照瑶台,瓦甸归樵惜老翁,东溪渔艇载游客,静居梵音暮鼓钟,范光夕照水天色,渡口雪舟运河中。每景也皆有一诗,其“东园荷月 ”诗云:“田田绿叶掩浮萍,蛙鼓蝉声对月鸣。袅娜花苞羞未放,迎风已觉暗香凝。”
    再如鲁垛镇之陶林村,为明初古镇,九条河流在此交汇,有“九龙口”胜景,素有“水路咽喉”之称,昔日亦有“陶林十景”之说,曰庙枕九龙,楼映双桥,桑林唤渡,榆垛春游,雪晴窑港,月照莲塘,长川帆影,两寺钟声,柳堤蝉韵,荻岸飞鸿。其“月照莲塘”和范水的“东园荷月”、射阳的“凝瑞桥赏荷”,足以证明古代宝应各地皆有荷藕种植的普遍性。
1933年《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特刊》载:“宝应植藕85000亩,亩产1500斤,年产藕12750万斤;藕粉2000担,品质纯真,性粘味美,富营养质。并产虾籽260担,为调味唯一佳品。蒲草4000担,蒲合50000件,可垫床增温。年产慈姑15000担,组织紧密,坚实如栗,其味甚鲜。年产菱角5000担,芡实3000担。芦苇无数,可编摺席柴帘,用于囤粮造屋。”
三、当代宝应——中国荷藕之乡
    建国后“沤改旱”,水位下降,宝应湖荡减少,但至目前尚有“五湖四荡”,即宝应湖、白马湖、汜光湖、广洋湖、射阳湖、獐狮荡、绿草荡、和平荡、三里荡,共73万亩滩涂水面。宝应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水质优于国家ⅱ类标准,土沃泥肥,有机质丰富,最宜荷藕生长。宝应所产之藕为全国最优质的个头最大的白莲藕,形成了“美人红”、“大紫红”、“小雁红”等系列优良品种,顶芽嫩红,藕皮米白,藕肉亮白,鲜藕单枝一般四至五节,径5--7cm,长达80--100cm,重可达2--4公斤。7月上市为花香藕,清甜爽脆,嫩如鸭梨;9月采收为中秋藕,适宜制作各类藕菜;霜降前采收为红锈霜,适宜蒸煮烂藕;冬至前后采收的叫白锈藕,含粉量高,最宜制作藕粉。
    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我县獐狮荡拍摄了神话故事片《八仙的传说》中何仙姑片段,从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何仙姑的家乡”。1985年夏,我国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范承祚先生回到家乡,特赋诗云:“水荡百里莲红妍,湖区千顷荷碧鲜。仙姑来访竟忘去,宝应留住洞庭迁。 风帆沙鸥满湖荡,烟云竹树罩农庄。白砖灰瓦屋新建,绿荫掩院花缠墙。”
    如今宝应万亩藕田连成一片,百里荷花飘溢清香。“宝应荷藕”被列为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无公害莲藕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宝应常年种植荷藕近20万亩,商品藕年产量30多万吨,农产品产值7.2亿元。宝应县成了全国最大的荷藕产业化基地,无论是鲜藕生产还是加工的藕制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全国之冠,堪称中华之最。加工规模和加工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荷藕产业已成为宝应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县已形成49家荷藕加工企业群。重点企业有华贵、荷仙、蓝宝石、花扇、天禾等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藕制品6万多吨,总产值5.9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余万美元,形成了以盐渍、水煮、保鲜、速冻、藕粉、藕汁饮料、碧荷茶、传统藕制品(捶藕、藕粉圆、香糯甜藕)等八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加工产品。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宝应藕制品占日本市场的70%以上份额,水煮藕等产品已直接进入日本超市。荷仙、华贵等企业已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享有自营出口权。我国著名书画家李亚如先生曾有《赞宝应藕》诗一首:“安宜连枝藕,生长水云乡。泥净肤如玉,花谢肉含香。脆嫩凌瓜果,鲜甜胜梨棠。昔日称贡品,今日誉邻邦。”
    1998年,宝应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独特的荷藕文化,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2004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宝应荷藕实施原产地域保护。自2000年以来,宝应每年8月8日都举办“中国宝应荷藕节”,以荷藕为龙头,推动招商引资,促进宝应经济不断发展。
四、宝应古今荷文化
    明清时期的宝应画家如陶成、刁锐、陈务人等都喜欢画荷花。宝应诗人咏及荷花的诗词更不胜枚举,如乔莱诗“莼丝绕翠频留棹,荷盖分青远送人”。乔大鸿诗“十里尽荷蒲,迷漫失溪口”。陈钰诗“沦涟水照白菡萏,萧疏苇立红蜻蜓。”朱雯诗“霜稻几畦镰似月,风荷一片藕如船。”王孙晋诗“赤脚捕鱼何处郎,素手卖藕谁家女?”等等,这些诗句都散发着荷藕之乡的一片清香。
    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在宝应停舟策马,题匾赋诗。第三次南巡回銮经过宝应时,恰逢夏季,他和纪晓岚行走在嘉定桥上,远望广惠桥,如水上卧虹,风光秀丽。下桥来到中大街,但见人来人往,店铺繁忙,忽听小贩叫卖“黄杨木梳。”乾隆便叫纪晓岚作对,行不多远,纪晓岚说“有了。”乾隆说:“不妨道来。”纪手一指说:“下联就在前面。”乾隆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商店门前悬一布幌,上书“白莲藕粉”四个大字,乾隆不禁大笑:“妙哉,妙哉!”进得店来一看,但见这宝应藕粉如片片碎琼乱玉,熠熠发光,店主人立即说:“客官,我们宝应藕粉号称‘鹅毛雪片’,堪称天下第一”。并立即冲两碗给他们品赏,乾隆赞不绝口,便对纪晓岚说:“通知县令,将这鹅毛雪片定为皇室贡品。”这店家还不知道是皇上哩。
    天热,县令将乾隆安排在松林笼罩清静凉爽的松圆庵歇宿。乾隆进得山门,见弥勒佛身后肃立着一尊韦驮菩萨,随口说道:“你不必站着,不妨坐下。”这韦驮一听立即坐了下来。普天下寺庙中的韦驮都是站像,独宝应松圆庵的韦驮是坐像,原来他是奉了乾隆的御旨特许的。寺中住持方丈可樵能书擅画,为作向导,经大雄宝殿,进得后院,北为观音殿,西有厢房,东有荷花池。恰逢荷花盛开,乾隆指着荷花说:“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可樵对道:“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乾隆连连点头。进得厢房,见桌上尚有一幅刚画好的水墨荷花图,乾隆又说道:“画上荷花和尚画。”可樵沉吟片刻,又对道:“书临汉帖翰林书。”回文对回文,堪称妙绝。乾隆大喜,说:“大师果然高人,所对甚合朕意。此处清静雅洁,今天就不走了 。”晚上可樵以上等素斋招待皇上,可算别具一格。浴后乘凉时,不断有蚊虫叮咬,乾隆怒道:“此地,蚊虫不得骚扰。”蚊虫们一听赶快离去,从此以后庵中再无蚊虫,被民间传为佳话。因乾隆在此住了一宿,松圆庵便更名为“一宿庵”。
    明清时期宝应科举兴盛,达官贵人纷纷在宝应城郊修筑园林,其中有不少都是以荷置景的。如纵棹园湖泊,昔为一片荷塘。学宫前泮池原称爱莲池。城东莲池庵,“高朗雅洁,竹梧疏密相错,庵前有池,池种藕,春则田田绿叶,夏则亭亭红蕖,秋则离离碧莲,致足乐也。”其附近有刘家珍藕花书屋,“绛纱浮水朝霞起,翠盖凭栏落日低”,别是一番景色。城南迎秀门外有朱曰藩之白莲堂,荡舟荷花荡中,清香馥郁,又名花园庄。运西宝应湖边又有朱曰藩的镜心楼,旁有水乐亭,“楼下有荷花荡,可数百亩,夏日棹小舟采莲,莲高于叶,叶高于人,前后皆不可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湖滨又有吴礼的蓼花庄,有诗云:“荷花香里双兰桨,杨柳荫中一草亭。”
    当代宝应人不但爱荷、赏荷,而且对荷文化也颇有研究。刘世昌同志在中国荷花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早在1992年就出版了20万字的《中国荷文化》一书,《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词典》评价说:“《中国荷文化》一书分为荷花概论、荷花之美、品种辨异、芙蓉轶事、莲花与美女名人、莲花与佛教名山、莲花与文学艺术、全国荷景揽胜及历届荷展共8章93篇,并附咏荷诗文选萃。花卉界认为此书实为我国首本系统研究荷花历史文化现象的专著。”当时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题字:“荷香。”扬州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丁家桐题字:“玉洁冰清。”李亚如先先题诗:“花为媒介文为梁,旧雨新知集一堂。鼓乐声中欣高会,共商振兴古水乡。”
    1993年,陈宗道、陈跃父子编著出版了《莲藕世界》,分“涉足莲藕世界、摸熟莲藕脾气、结识莲藕家族、发展莲藕生产、开拓莲藕领域”等五章,详细介绍了宝应莲藕的栽培方法。
1993年韩厉观、陈立平出版了《华克之传奇》。潘大白、赵文澜出版了《白澜诗词选》。1996年朱国奎出版了水乡吟《朱国奎诗稿》。1997年高沛雨出版了诗集《听雨斋吟草》。1998年樊心如出版了诗集《醉静斋吟草》。陈立新出版了《足迹吟草》及续集。1999年,仇春树、许荣干、张金生、成明珍、刘世昌、徐少奎编印了文史诗集《历代文人咏宝应》。
    1994年以来,何开文主席连续出版了《青苹果》、《嫩藕枝》、《红辣椒》、《梦笔生花》等十多本微型小说集。并创建了宝应微型小说学会,培养了一大批微型小说作家,使宝应成为“中国微型小说之乡”。 
    新世纪以来,宣传部长仇学程出版了《凡文杂录》。新华社高级记者陈宝善出版了《怡心斋散文》。张银中出版了《宝应建设巨变》大画册。刘海鹏、薛水利出版了《荷之恋》摄影作品集。邓连俊出版了《荷趣》摄影作品集。何开文、王宝珠出版了《荷之书》书画集。赵祥安出版了以荷花梅竹为主的《赵祥安画集》。昌松出版了《昌松花鸟画集》。姜春雨出版了新诗集《生命之旅》。龚世豪出版了民歌集《柳哥与春妹的故事》。陈立平出版了回忆录《岁月留香》。赵征溶出版了散文集《藕思如梦》。范学望出版了荷乡微型小说集《细无声》。徐汝清出版了散文集《情系荷乡》和《荷乡之歌》。蔡宜久出版了散文集《荷荡晴雨》和长篇小说《白水荡》。高俊出版了荷乡综合文集《拥有》。许芩出版了散文集《水晶心》。王艳丽出版了散文集《荷塘新月》。鲁东霞出版了新诗集《心灵的花瓣》。张绪五出版了《绪五手钞》和《吟草续梦》。刘延高出版了《南溪文集》。高建础出版了《天平镇志》。周生元编印了《郭桥史话》。政协文史委印发了刘金城的《宝应学派初探》。徐少奎的散文《水乡的荷》被12家报刊杂志发表,并获“西柏坡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一等奖。------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荷花的自然之美,荷藕之乡的情与景、人与事,令人赏心悦目,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
五、宝应荷乡风光
    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来瑶池散步,他们拨开云层,遥望人间,只见宝应东荡百里方圆,万顷碧波,水光连天,好一派湖荡风光,恰似人间仙境,但缺少花卉点缀,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瑶池莲子,撒向宝应的金湖银荡。从此,这里莲叶田田,荷花盛开,一片清香,宛如天上的瑶池仙境。
    九十年代,宝应将荷花定为县花,并逐步形成以东荡水泗荷园、县城纵棹园等古迹和运西宝应湖湿地公园为中心的“三点一线”旅游观光景点,被纳入扬州大运河旅游风光带。
    位于扬州、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的宝应东荡射阳湖水泗荷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级旅游景点,占地2万亩,其中植藕15000亩,另有芦苇、蒲草等大片水生作物,并盛产鱼虾蟹鳖,园内有傍湖亭榭、水上长廊、曲桥贯通、风车飘扬、渔舟莲舫、白萍红蓼、沙鸥浮游,白鹭翱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被誉为“苏中沙家浜”。附近还有黄荡温泉,沐浴能健身祛病。每年荷藕节期间,迎来20多个国家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法国公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到荷园取景,拍摄专题片,并在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播放,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宝应县城发源于汉代的白田村,隋炀帝开京杭大运河经过此村,得交通之利繁荣起来称为“安宜胜地”,唐初武德四年定为县城。当时宽20丈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大将尉迟恭在我县塔儿头剿灭倭寇,建镇海塔,后又在宝应城上架起孝仙、广惠两座大桥,高如峻岭,极为壮观。如今宝应老城区的古迹,西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朱氏家祠和蒲松龄办公旧址;南有学宫孔庙建筑群和经学大师刘宝楠故居;北有民国年间大慈善家孙荫庭故居;东有殿堂林立宏伟壮丽的宁国寺和文物丰富、陈列有中国最长古象牙的博物馆;城中心为花木葱茏碧波荡漾的纵棹园。就荷景而言,首推纵棹园,次为孔庙泮池。
    纵棹园为清朝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所建,占地60亩,分中心广场、西湖、东潭、北区四大部分。南之正门由四根鱼龙石柱构成,精美绝伦,别具一格。门之西为影楼,门之东为临街长廊。进门过石桥为一大广场,在中心墩阜上耸立着宝应县的标志性建筑——八宝亭,居高临下,气势雄壮,高5米,周长12米,四檐四柱,琉璃绿瓦,葫芦结顶,赵朴初题匾。它记录着一段真实而又传奇的历史故事:唐朝“安史之乱”后期,大唐将倾,肃宗病危,楚州(今淮安)有安宜寺尼真如获天赐八宝献于朝廷,肃宗大喜,认为天赐祥瑞,国运当转,传太子李豫(楚王)改元。不久肃宗驾崩,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传肃宗遗诏: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改名宝应县(取“得宝瑞应”之意),升楚州为上州,宝应为望县,赐号真如为“宝和大师”,所居得宝河畔敕建真如寺。第二年“安史之乱”即被平息,天下重归太平。如今的八宝亭,朝晖夕阳映其雄姿,风花雪月寄其诗情,使八宝佳话永传后世,令中外游客浮想联翩。
    自亭向北是一座宽阔优美形如玉带的石拱桥,名“津逮桥”。过桥,北区正中为六角两层中为天井的翦淞阁,颇具福建土楼之风格,宝应书画展览多在此举行。阁北置有石柱、石狮。其西为一大片竹林,林北有高大的黄石假山,上立翦淞亭高耸入云。阁东有一双顶魁星亭,亦有竹林掩映。
    园之东片中为一清澈的碧波潭。潭中心喷泉如柱飞银溅玉,潭北有黄石假山瀑布高悬,东侧岸边有一画舫龙舟,纪念康熙、乾隆都曾到此一游。潭之南为香樟银杏红枫林和背山临流馆。潭之北为画川书院,书院前回廊环绕,高下曲折,南对面高耸古戏台,即为乔莱家班为康熙、乾隆唱戏处。乔莱不仅是位高官,也是个文学家和戏剧家,康熙、乾隆来宝都曾驾幸纵棹园,康熙还赏赐给乔家演员管六郎银项圈一只,所以乔莱家班被誉为“赐金班”。古戏台有联曰“妙奏管弦看璧月初升海上,徐开帷幕迎乾隆六下江南。”画川书院联曰:“画韵流芳群贤雅集,川流万象书香毓秀。”(清末乔氏后人将此园捐给县府建画川书院,民国年间改为宝应县中学。)
    园之西有一片大湖本名戚家汪,可供游人划船,湖心岛上建有竹深荷净堂。堂东有一雕刻精致的红木桥与中心广场连接,过红木桥迎面是一别具风格的院门,两扇大门上是高浮雕木刻秦琼和尉迟恭二位门神,门旁立柱上有联曰:“修竹几丛摇倩影,香荷半亩斗芳姿。”院中为竹深荷净堂,刘夜烽书堂匾及杜甫诗句楹联一副:“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正堂三间,前后门窗格扇皆为精美雕刻,既有花卉翎毛,亦有传统人物故事。院前东侧走廊墙上有造型互异的花窗。南边和西边是观湖游廊,供人们休息小坐欣赏湖景。堂后有一荷花池,每年夏季莲叶田田,花香沁人。池北有一高大的湖石假山,玲珑剔透,与北岸竹林相映成趣。西北角又有一洗耳亭,本寄乔莱归隐之心。此堂的栏杆、花窗及地面图案,皆为独具风格的荷竹造型,体现了主人高风亮节的君子品德。
2004年县城建局对纵棹园进行了全面修整重建(园林处主任程公生主持)。纵棹园的整个园林建筑,处处雕梁画栋,砖雕、石雕、木雕随处可见,精工细刻,美伦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有“苏北雕花园”之誉。此园集北方名胜的典雅与南方园林的清秀于一身,已上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原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诗词学会会长刘夜烽先生1982年回乡有《忆江南》词云:“家乡好,风景最难忘。纵棹园中溪月白,吹箫亭上晚风凉,一片芰荷香。 年少日,踪迹记犹新。烽火连天临虎穴,芦花深处伏奇兵,战斗射湖滨。 宝应好,古邑换新装。三十年前离旧土,一千里外寄诗章,乡思水云长。 ”
    宝应城南之孔庙建筑群,现从南向北依次为泮池、戟门、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这大成殿是明初建筑,是江苏省屈指可数的最早的古建筑之一,殿前的两株古银杏树也已有四百多年的树龄。这泮池昔为一片荷花,是宝应人盛夏乘凉的好地方。泮池向南为状元桥、小南门街、小南门、运河堤。
    这状元桥本名迎秀桥,其中有个真实的故事:宋元宝应一直不出人才,明朝万历十三年,来了一位新知县叫韩介,他来此视察后说:“宝应之所以科举不兴,是因为孔庙前没有出路。”于是他下令在泮池前的玉带河上架起一桥,名迎秀桥,桥南开一路直达城墙,打开一个新城门,迎来大运河和宝应湖的湖光秀色。这个新城门就叫小南门,这条路两边后有住户就称小南门街。全国各地的城墙都只有东西南北四门,唯独宝应多出一个“小南门”。《万历宝应县志》载:“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韩介移泮池于戟门外,周三百步,围以朱栏,荫以垂柳,中栽莲藕,花时如锦。韩介又请于巡按御史开小南门曰‘迎秀’,尽买学前地,直开一道通迎秀门。”说来也怪,此门一开之后,宝应文风大兴,尤其是朱、刘、乔、王四大家连出进士,如朱士彦、朱士达、朱士廉弟兄三人都中了进士,至今朱家巷尚存“朱氏三进士宅”。而且清初还出了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和探花朱士彦“三鼎甲”,在孔庙东侧又树起了高耸入云的“鼎甲坊”。朱士彦官至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人称“朱天官”。
    王式丹是宝应历史上唯一的一名状元,关于他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他少负才名,但屡试不中,直至59岁的冬天,他在街上为人书写春联,忽然来了一个外地客人,对他说:“先生,我有一上联,走遍大江南北无人对出,今先生如能对得,即请代书墨宝。”王式丹见来人气宇轩昂,非等闲之辈,便恭敬地说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上联是?”来人说:“我名高天赐,我的上联是‘壶中热酒翻花滚’。”王式丹写出上联,沉思片刻,便又龙飞凤舞地写出下联:“案上春联带草书。”以“草”对“花”极为工整,然而花又非花,草亦非草,堪称妙绝。来人连连称赞,对他说:“先生如此高才,何不求取功名?”叫他明年会试务必上京赶考。第二年宝应上空屡现五彩祥云,王式丹又赴科考,竟然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最后高中头名状元。原来这高天赐就是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王式丹也就成了中国科举史上著名的“花甲状元”。王式丹高中以后,回乡朝拜孔庙,县令便将迎秀桥改名为“状元桥”。从那以后宝应人结婚,新娘子的花轿要“走三桥”,即状元桥、多子桥、玉带桥,以求早生贵子。生了小孩满月时还要抱孩子走三桥,以求五子登科后代发达。孔庙泮池栽植荷花有着极其深刻的含义,古称“一品清廉(莲)”,要求儒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以后,不管做多大的官,都要象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清正廉洁。
    运西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景区,江苏省精品乡村旅游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园区陆地3500亩,其中水杉林2200亩,湖面水域4500亩,湖心白鹿岛200亩。其生态旅游突出水、陆、野、趣四大主题,包括湖荡风光带、休闲风光带、生态别墅园、水上庆典园、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有机农业区,综合服务区,临湖杉庄度假大酒店等组成。烟波缥缈,游船荡漾,林木遮天,百鸟飞鸣,为苏中最大森林公园,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
    在氾水之南有我国南水北调第一工程——宝应抽水站,2002年12月27日朱镕基总理亲自宣布开工建设,2005年10月9日建成运行,与江都抽水站共同提升长江之水直送天津。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 是中宣部、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先进集体”、“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其活动中心已被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同时也是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
六、宝应莲藕美食
    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宝应人自然以吃藕为乐,自古以来吃法甚多。夏季上市的花香藕,清甜脆嫩,如同上等水果,藕片登盘,可待嘉宾。即是简单的一碟韭菜炒藕丝,也是香味满屋,令外地人赞不绝口。中秋时节吃成熟的藕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富有地方特色的“藕饼”,是在特制的带有齿纹的“藕旋子”中将藕擦成藕泥,用糯米面参和,加上葱末,用油煎熟,这种饼香糯可口,非常好吃。还有“藕夹子”,是用藕片夹上肉馅,外面滚一层干面糊,在油锅里炸熟,吃起来又香又脆。中秋节晚上敬月公的供桌上,都要有一枝完整的“连枝藕”,象征子孙昌盛,当然供桌上还有月饼、石榴、莲蓬、菱角、鸡头等应时果品。冬天吃烂藕更是一种滋补食品,将老藕洗净,在藕孔里灌入糯米,糯米中最好参些糖桂花,过去水乡都是烧柴草的大铁锅,蒸烂藕时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鲜荷叶,蒸熟的烂藕又甜又粘,并带有荷叶的清香,十分好吃,滋补健身,老少咸宜,无人不爱。
    宝应白莲藕粉,质地优良纯洁,营养价值很高。乾隆年间的宝应知县吴春滢,亲自研究藕粉制作工艺,写下长篇《藕粉诗》。宝应藕粉呈片状,洁如霜雪,白似鹅毛,如碎琼乱玉,闪闪发光,素有“鹅毛雪片”之美誉,早在清朝已驰名中外,并被指定为敬献皇上的朝廷贡品,和邵伯老菱、高邮双黄蛋并称为“古运河上的三元及第”。《宝应县志》载:“宝应特产甚多,其方贡有白纻布、淮白鱼、藕粉。他邑藕多红莲,本邑独白莲,粉尤精洁,故采办作贡。每秋八九月官发价,市新白莲藕,于常平仓设厂,雇夫督办,取藕去皮节,擦滤浆晒,削成粉,名鹅毛雪片,质轻粹,差可凝也。正贡八十斛,装解知府衙门,照价结领,与民无与云。”
    用藕粉制作的“藕粉圆子”,又是宝应的一道特色名菜。它用腌渍的糖油丁、金桔饼、桂花、枣泥、核桃仁等制成馅心,用优质藕粉在匾子里滚十几次而成,入滚汤煮熟后上席的藕粉圆子,外层均匀圆润,色泽半透明,呈深咖啡色,汤汁有浓郁的桂花清香。原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教授到我县射阳湖镇调查小城镇建设时,当他品尝了宝应藕粉圆子后在《中国烹饪杂志》上撰文说:“藕粉圆子形如弹丸,娇嫩肥泽,色似一颗颗没有去壳的鲜荔枝。入口着舌,甜而不腻,厚而不实,不脆不酥,非浆非固,嚼及其核,桂香满口。”
   “蜜饯捶藕”是宝应的又一道著名藕菜。传说明代某皇帝过生日,宫里要各位御膳厨师每人制作一道新菜,其中一位宝应籍厨师,把家乡藕菜和宫廷八宝甜菜合而为一,将老藕孔内塞满糯米,蒸熟后用干小粉捶扁,反复蒸捶十余次,以鸡蛋糊、桂花卤、蜂蜜、白糖、熟荤油上笼蒸,并加上青梅、金桔饼、蜜饯、樱桃、蜜枣、莲子、桔片等配料,制成“蜜饯捶藕”。这道甜菜色香味俱佳,妙不可言,而且有滋阴补阳、治亏益肾、润肺生津的功效,皇上大加赞赏,定为皇宫御膳。改革开放以来这道宝应独家名菜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用菜。
    要品尝宝应藕食,最佳莫过于“全藕席”。1987年党的十三大期间,我县特级厨师吉杏为大会服务,制作了四桌国宴全藕席,以藕为主料,配以鱼、虾、鸡、肉等,通过炒、煎、蒸、烩等各种烹饪方法,制作出吉利藕、响铃藕、素排骨、藕粉饺、糖醋藕片、桂花香莲泥、莲菜八宝饭、藕粉金针木耳汤等50余种藕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受到中央领导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如今,他的助手邵连云进一步加以创新,制作出淮扬创新菜“荷乡新派全藕席”,由1个主盘、8个冷碟、12道热菜和两道点心组成,被誉为“荷乡第一宴”,2009年他本人成为宝应县荣获“中华金厨奖”最高奖项之第一人,2010年又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
    让世界了解宝应,让宝应走向世界。今天的宝应已经形成“江河海相通,水公铁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紧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沿江、沿海经济带,已经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热烈欢迎八方客商来宝投资,共创辉煌!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