炝,是一种烹调方法。《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将菜肴放在沸水中略煮,取出后再用酱油、醋等作料来拌”;另一个是“先把肉、葱花等用热油略炒,再加作料和水煮”。这后一种叫“炝锅”,本文说的是前者。
在苏北宝应,炝菜是一种常用的烹调方法,不过炝菜所用以“略煮”(实际应该说是“烫”)的载体不仅仅局限于“沸水”,还可以是高温的“高汤”,或是常温的黄酒(无需煮了,只需浸泡)。
炝菜大部分用作冷盘,是极好的下酒菜。与另一类冷盘“卤菜”相比,炝菜更保持了食材的新鲜程度与营养成分,更接近原汁原味。
先说说炝荤菜,虽然炝菜大都是以素菜作原料,但也可以成为一部分荤菜的烹制方法。比如“炝腰花”,将猪腰收拾干净切成极薄的片并用划上花刀,在滚水中走一下,腰片就卷成了花状,放上酱油、麻油,喜欢吃辣的可以加上点辣油,很爽口。再如“炝猪肝”,与“炝腰花”差不多,只是不用切花刀,烫的时间略长一点,再撒上点葱花或是香菜,味道极佳。
苏北宝应盛产河鲜,所以许多水产也是炝菜的原料。比如“炝虎尾”,只是用于“烫”鳝鱼的不是沸水,而是沸腾的鸡汤,而且在作料中一定要加上白胡椒。又比如“炝河虾”,也不是用沸水,而是用绍酒,这道菜上桌时,虾还没死透,已经醉成半透明状,入口鲜嫩无比,有种特殊的口感。
我年轻时在宝应,有不少酒友,经常在一起举杯畅饮,但由于那时经济条件还不宽裕,下酒的更多是炝素菜。我们吃的都是苏北的一些家常菜,下面介绍四种比较经典的吃法:
“开洋炝芹菜”——开洋就是比较大的腌制晒干后的海虾米仁,和这道菜关键是开洋的处理,要先洗净,用清水加料酒,装碗上笼,蒸约一小时,或在锅里用小火煮透,晾凉后摘去虾须脚和余壳,切成小段,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盐、糖拌匀略浸;然后将芹菜去根洗净切成八分长小段,下沸水烫至变色(也有整株烫好切成半厘米左右碎粒的),装盘将开洋倒在上面,吃时放少许酱油、醋、麻油拌匀即可。
“大蒜炝香干”——这道菜的大蒜是指青绿色的蒜苗,只有冬春之季才有。将青蒜在根部稍稍用刀拍一下,放入沸水汤至六七成熟即捞出切成八分的小段,香干也切成八分长的丝,以酱、麻油拌,浓浓的蒜香和香干的酱香扑鼻而来,春天吃还可防病哩。
“苔干菜炝花生米”——苔干菜在食用前要经过泡发。约泡发8小时左右(晚上泡,第二天做正好),泡发后加适量食盐进行揉搓,挤去绿水,再加适量的食盐和白糖揉搓约2~3分钟,漂洗干净,切成小段,用温开水过下,切断待用。花生米炒熟后去红皮,分成两半,放在苔干菜上,吃时放酱、麻油即可。苔干菜的青脆而有咬劲,花生米的香脆而入口酥,都会让人齿颊留香、食指大动的。据说这苔干菜以苏北徐州所产为佳,被称为“贡菜”,在秦朝末年就是有名的佳肴了。刘邦、项羽都很爱吃呢。
“木耳炝菠菜”——此菜比较简单,只要把握好“烫”的时间,木耳烫的时间长一些,菠菜则不能过熟,如果拌时加上一些生姜末,会更具风味。
在苏北,还有一种《现代汉语词典》上没有说到的“炝”的做法,就是根本不用任何“烫”的过程,而是用盐、糖的腌制,这是一种“生炝”。这当然是在夏天的一种烹调方法了。
经常用以生炝的有炝黄瓜、炝莴笋、炝杨花小萝卜、炝藕片、炝苤蓝等。说起这苤蓝,在苏北叫苤头菜,是一种球状的肉质茎,许多地方都没有的。先将苤蓝去皮切成细丝,用少许盐和糖腌制半小时左右,然后用花椒烹一点热油浇上,用以下酒,那真是非常极好的了。
有一次我们遇上了,大家说起家常下酒菜,虽然我们一南一北,却不约而同的说到了苤蓝,那真是“酒友所见略同”呀!
上海很难买到这苤头菜,我宝应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来上海时总会给我带上几个,以慰我这个饕餮之好。
现在天气渐热,各种新鲜蔬菜都上市了,可以炝的东西更多了。我现在每天充当伙头军,基本以素菜为主,而素菜的烹制方法则以“炝”为主,或烫或腌,青菜、生菜、芹菜、菠菜、花菜、芦笋、西兰花等都是烫,黄瓜、莴笋、萝卜、紫包菜等都是腌,这样一是食材新鲜,二是不起油锅,没有高温热油,厨房里不见油烟,三是口味绝佳,既可口又健康还环保,一举而数得,我觉得挺好的。
下回来了朋友,我来一个全炝席,佐餐下酒,如何?呵呵!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