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造桥宝应城-k8凯发

       历史上建设宝应城之第一人,乃是大唐开国功臣尉迟恭。
       宝应地区秦立东阳县,汉魏六朝时分属东阳、平安、射阳、石鳖四县。隋统一为安宜县,县治设在平安城,位于今大汕隔堤西。隋朝末年,杜伏威义军屠毁平安城,唐初武德四年(621)安宜县治迁白田村。
       白田村始于汉代,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经过平安和白田,白田得交通之利,在隋朝迅速发展为一个商贸繁荣的集镇,誉为“安宜胜地”,唐初成为安宜县城。肃宗时真如献宝,上元三年(762)改宝应元年,安宜县改宝应县,白田村改宝应城。
       尉迟恭,字敬德,秦王李世民手下之大将,神武威猛。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帮李世民射杀其兄李建成和弟李元吉,逼其父李渊让位,夺得天下,称唐太宗,次年改贞观元年。因尉迟恭功勋卓著,唐太宗先后封他为吴国公和鄂国公。李建成和李元吉及其手下将士的鬼魂天天夜里跑来找唐太宗索命,闹得太宗神魂不安,便命大将尉迟恭和秦叔宝披挂整齐,手执兵器,把守宫门,一个是凤眼朝天星斗怕,一个是环睛映电月光浮,夜夜守卫,鬼不敢近,太宗方得安寝。但二将又不能天天不睡觉,太宗便命丹青高手,描绘二将军的图像贴于门上,从此以后黑脸的尉迟恭和白脸的秦叔宝就成为民间的门神。
  贞观年间天下逐渐平定,但尚有海寇骚扰东部沿海地区,唐太宗派薛仁贵征东,派尉迟恭率领大军来到我县,驻军曹甸定善寺,平定海寇之乱,于寺旁建塔志功,名“镇海塔”。
  海寇既平,尉迟恭进驻宝应城,部队稍作休整。他见新县未具规模,二十丈宽的邗沟横隔其中,把城区分割为两块,县衙门在河西,新建宁国寺在河东(位于今大众电影院),东西往来全靠渡船,交通十分不便,影响城市发展。尉迟恭决心再为宝应人民做件好事,要在邗沟上架两座大桥。民间传说因为他是个门神,所以造桥时众神都来相助,有的献石料,有的献青砖,两个月的时间便在邗沟上建起了两座高达丈余的拱桥,两边台阶各44级,街上人望桥上人如行峻岭,桥下可通航漕运大船。北边一座大桥名孝仙桥,因近县衙,俗称县桥。南边一座大桥名广惠桥,俗称小新桥。曾任安宜尉的唐代诗人储光羲诗云:“十里次舟楫,二桥通往来。”二桥建成,两岸连成一片,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宝应日趋繁荣。
  到宋代嘉定年间,孝先桥更名为嘉定桥。明嘉靖年间运河西移,宋泾河变为城市河,逐渐淤狭,两岸新建了两排房屋,河东便形成了南门大街和北门大街,河西便有了朱家巷。民国年间拆拱桥改为平桥,“文革”期间改名“红卫桥”,现称“大新桥”。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19
苏icp备10068214号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