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俗语,扬州土生土长的方言,老扬州的“口头禅”。扬州人朱顺林花了35年,收集精选整理出1586条扬州俗语,编著成《扬州俗语集萃》一书,刚刚由广陵书社出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俗语正在从人们的口中、生活中渐渐消失。《扬州俗语集萃》既是对这一地方文化的集中“盘点”,又是对扬州口头语言的传承。
土生土长
一辈子与农村、农民离不开
现年60岁的朱顺林和农民、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1957年,朱顺林生于城北前吴东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8岁高中毕业后,没有像队里的很多人去学木匠、瓦匠,而是在生产队养起了猪。一次,当时的大队汤支书检查生产,见猪养得膘肥体壮,就问随行的人:“这猪是谁养的?”“林子养的。”就这样,第二年,朱顺林就到同一个大队的贵王庄当上了生产队长。
后来,又当起了大队农技员、团支书、村长、村支书。1990年,成了乡里的宣传科长。后来,又担任乡文化站长、乡党委办主任。即便1996年当上城北乡副乡长,分管的也还是农副工作。
一路干下来,朱顺林的足迹一直在那片土地上。“和农村、农民离不开。”
1586条
笔记丢了,又从头整理
俗语是扬州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简练,形象,而又富含俚俗,饱含扬州民风民情。
朱顺林清楚地记得,从当大队农技员、团支书开始,自己每次出门都会在口袋里灌一本笔记本,上面记的都是当地的俗语,走到哪里,记到哪里。“记了满满一大本。”朱顺林说,当时只是觉得有趣。
对这本笔记本,朱顺林很是爱惜。为了防止丢掉,他特地把它放到了三门厨的顶上。不承想,却在搬家的时候,弄丢了。这让朱顺林非常懊悔。
一切从头再来,从2013年开始,朱顺林对这些俗语一条条重新整理。“兴趣很重要,尽管笔记本不见了,但是对它的记忆没有失去,很多俗语牢牢记住了。”
让他欣慰的是,这时自己学会了电脑,有了“双保险”。最终,1586条俗语一条一条地整理出来。
最大困难
俗语如何准确书写出来
朱顺林说,自己没想到会出俗语这本书。
《扬州俗语集萃》是他出版的第二本书。这本书的机缘,源于他的第一本书《鸡叫集》。“《鸡叫集》是2016年上半年出的,里面收录了我的60篇散文、25篇短篇小说。”其中的25篇小说写的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乡愁。
关于《扬州俗语集萃》的出版,朱顺林说,“记录和出版是两回事。尤其是一些发音很特别的俗语用规范汉字如何写,成了难题。”
比如,村民们养猪,要让猪养得肥壮,就要进行阉割。“‘销掉’?不是。‘消掉’?不对。最后,才确定是‘削掉’。”而同样是阉割,骡、马、驴则是“xuàn掉”,而“xuàn”用规范汉字应写作“骟”,普通话念shàn。
“俗语辞典”
希望不断完善,不断传承
《扬州俗语集萃》是一本通俗读物,里面全是大白话。朱顺林认为,扬州话很有味道,很有“咬嚼”。
出版这本书,对他来说是一个梦。“将它整理、保存起来,虽只是古城扬州风貌的一枝半叶,也是我这个扬州人乐此不疲的。”朱顺林说。
朱顺林坦言,俗语中也有一些是意义消极的,对此他进行了去粗取精。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对俗语进行释义,并依照音序分类,附上音序索引、笔画索引。此外,为便于读者更好地感受领悟这些俗语,朱顺林还精心编写了例句,堪称一本“俗语辞典”。对近1600条俗语一一进行分类、释义,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扬州俗语集萃》被列入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希望《扬州俗语集萃》能够不断完善,不断传承下去。”朱顺林说。
【俗语辑录】
这些俗语你还听得懂?还会说吗?
八八钱八八货,八八生意八八做
八八:不实足。指没有买好货的钱,只能买差一些的东西;不出好价钱就找不到好工匠,这样的生意勉强做。
例1:这手机也太差了,才用了三个月就坏啦?你才花了多少钱啊?“~”哟!
例2:“你喊的什么瓦匠啊?手艺这么差?”“你只肯花八十元一个工,就找好佬的师傅啦,‘~’!”
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表情很难看。
例:你一跟张经理提钱,他就“~”,好像要他的命似的。
不在河头在岸上
河头:河里。比喻不会无影无踪。
例:你再想想看,到过哪些地方的?不着躁,钥匙这东西不得远去,别人捡到也不得用,慢慢找,“~”。
草里冬瓜宜长易大
草里:长在草里面。宜:适宜。易:容易。比喻顺其自然地成长也是很好的,不一定为其成长过于营造条件。
例:要得小儿安,带得三分饥和寒,好比“~”,太娇惯反而不好。
槽里吃食,圈里擦痒
比喻跟猪一样不愁吃喝自在得很。
例:有些年轻人,不用钱也不做家务事,啃老。老人就笑骂他们,“~”。
长木匠短铁匠
铁匠选料可短些,但木匠选料要长些。比喻做事情要留有余地。
例:这工程,你要多备些材料,怕不够,“~”唉。
斧头认凿子,凿子认榫眼
比喻一个认一个。
例:你借我的钱,到时候我认你要,“~”,我不问其他。
锅边锈
指锅是好锅就是边上生锈了。比喻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怕与人打交道。
例:别看小明平时能说会道的,其实是个“~”,人一多就呆了。
上课带打钟,烧火又剥葱
比喻人能干、勤快。又比喻单位人手不够。
例:公司里数他能文能武,因此他也最忙,“~”。
只见鱼儿在打花,又无网来又无叉
比喻没工具不好下手,或吃饭的人没筷子。
例:都坐定了准备吃饭,老杨说,“~”,原来差一双筷子。
栀子花茉莉花
比喻杂乱无章。也比喻说了好多好听的但无用的话,或无理要求的话。
例1:你别“~”地理由一大堆,马路边上就是不准卖菜!
例2:我到仓库一看,好家伙,上星期进的货还“~”地摊在柜子边上呢。
针尖大的缝,笆斗大的风
笆斗:用具。形容问题虽小,危害、影响很大。
例:特别在冬天,一点小小的缝隙,就有很强的冷风袭进来,就是所谓“~”。怎么办?防微杜渐。
芦柴成把硬
比喻团结才有力量。
例: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折也折不断,就是“~”的道理。
春风过驴耳
比喻好言相劝而听不进去。
例:我劝他做生意不要短斤少两,他不听,好比“~”,结果被罚了。
船头上打架,船舱里说话
比喻发生了一点矛盾很快就过去了,不上心、不计较。
例:这个村子里的人文化少,火爆性子,但不记仇,吵吵骂骂刚过去,倒坐在一起喝酒了,如“~”。
(注:“~”表示俗语条目)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