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学宫作为扬州地区唯一的一座文庙,从1992年开始,宝应县政府筹资修复了大成殿,2004年,又重建了戟门、棂星门、鼎甲坊、泮池和迎秀桥等设施。遵照文化遗产“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2015年宝应学宫的修缮、布展工作再次开启,历经一年,2017年1月,宝应学宫修缮布展工作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修缮一新的宝应学宫看点多多,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宝应历史人文景观,更成为彰显尊孔崇儒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新建碑亭碑廊 强化保护“龟驼碑”
继宝应学宫发掘出罕见清代“龟驮碑”后,由于该碑年代久远,长期风吹雨淋日晒,碑体风化腐蚀严重,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按照文物原址保护的原则,宝应博物馆将其立在原址加以纪念保护。由于赑屃背部留有安放石碑的凹槽,博物馆将文物复原组合为石龟驮碑,在原址建立碑亭和碑廊,给“龟驼碑”安家。
据考古专家说,这块康熙五十六年建立的龟驮碑,是当时县令刘显功撰文,赞颂康熙五十年布衣生员梁柱相等为重修儒学倡捐并主持复建明伦堂、棂星门等主体设施的义举,特塑碑立传,以示后人。
10月初,宝应博物馆邀请扬州文物碑拓专家对龟驼碑进行拓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拓片将直接粘贴在龟驼碑上,方便群众直观欣赏。石龟驮碑将300多年前雕刻工艺呈现在人们面前,为雕刻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实例,也为宝应学宫的开放展示增添了新的人文元素。
新建石碑碑亭 整合学宫历史资源
在“龟驼碑”的旁边,矗立着三座石碑。分别是清乾隆年间的重修崇圣祠碑、清康熙年间的学田碑、清代翻刻南宋绍兴年间的戊辰进士题名碑及清代的题名碑。
重修崇圣祠碑是2016年宝应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安宜水务站内新发现的清代铭文石碑之一。建于清乾隆十八年,是时任宝应知县将尧年撰文褒扬诸生捐资复建学宫崇圣祠、大魁亭等建筑而建的。崇圣祠是古代学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研究宝应学宫建筑规制、建筑格局,以及宝应清代科举情况提供珍贵史料,也为宝应学宫的开放展示增添了新的人文元素。
学田碑,又称为宝应县学新增徐义田记,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由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天馥撰文。碑文记录徐□兴学田,供养学子治学科举的事迹,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实物见证。
学田碑背面是清刻宋绍兴戊辰进士题名碑。此碑为清代翻刻的石碑,记录着南宋绍兴年间的戊辰进士题名录。此榜分五甲,录进士338名。由于南宋年间进士录几乎无存,此榜因有朱熹在榜内而幸存,非常珍贵,对研究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一块石碑,命名为题名碑,是因为由于碑首已经残缺,未见碑名。而背身皆镌刻人名,故而暂定名为题名碑。
宝应博物馆新建石碑碑亭,并对各石碑进行拓片,方便直观欣赏石碑的魅力。同时,将四座石碑摆放在学宫入口的左侧,整合了与学宫相关的历史资源,更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宝应历史人文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宝应博物馆在学宫内新建了一排科举考场,每间号舍不足1.5平方米,让人感受到古代严厉的科考制度。与此同时,宝应学宫将在今年启动文创产品的营销工作,为广大参观者献上典藏文创珍品。
据了解,春节期间,宝应学宫对外免费开放,日均观众量近千人。不少参观者纷纷表示:修缮一新的学宫,不仅能帮助学子们了解尊孔崇儒的文化场所,同时为大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宝应历史人文景观,更成为传承尊孔崇儒文化的人文载体和凸显宝应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地标。
信息来源: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