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1687--1770 ),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 ,福建宁化人。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 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
。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为题材,也 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 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亦善画山水、花鸟。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 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康熙年间,在福建宁化一座不大的寺庙里借居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就是黄慎,白天他习字作画,晚上就着佛祖前的长明灯刻苦读书,辛勤耕耘后黄慎终于成为 “诗书画三绝”, 20年后他北上扬州,融入了扬州画派,进而成为扬州八怪中的重要画家。
黄慎早年师从上官周,工笔为主,山水临习黄公望、倪瓒。中年后,受徐渭影响,好粗笔写意。狂草得怀素神韵,还常以狂草书法入人物画,笔姿放纵,老辣,别具一格。他的书画作品在扬州八怪中市场表现较好,一幅 《英雄图》 1989年就拍到300万港币,另一幅人物立轴在保利以560万元的价格拍出。
作品充满文人气息
黄慎的书画作品充满了文化气息,这与他博览群书分不开。黄慎十四五岁开始学画画,三年后,他能画人物、花鸟和山水。不过,这时他的画画风淳朴但匠气十足,常被人们贴在门上或糊在灶间,没有文人气息,登不了大雅之堂。黄慎对自己的画没有文人气息十分苦恼,因此更加勤奋。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画画,几个月时间过去,他的画并没长进,依然充满匠气。
由于苦恼,他扔开画笔天天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望着天上的白云,望着穿行在白云间的雁群发呆。一天,雁群又在穿越白云,不知是偶然还是其他的原因,大雁和白云竟在蓝天上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图案,有点像“书”字。黄慎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他恍然大悟——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从此,他借居寺庙一住住了好几年,白天还是画画,晚上就着佛祖前的长明灯苦读。这样又过去了三年,他的画开始有了书卷气,越画越好,而他也从当年的小画匠成为真正的画家。
人物画先工后草
清代初期有四位极具影响力的大画家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他们是仿古专家,视宋元名家的笔法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当时被人们视作正统,是上流社会、士大夫阶层认可的,这四位大画家被称作“四王”。
黄慎的作品脱离匠气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带有“四王”的正统味。那时他的画风较工,有些呆板,与扬州画派的面貌相去甚远。这时他有一位老师叫上官周,他的画风在工与不工之间,对黄慎后来形成鲜明画风有重要影响。但黄慎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当自立以成名,岂肯居人后哉! ”他细细观看上官周的画后发出如此感概。
黄慎中年后大量接触徐渭作品。徐渭在师古人的同时师造化,黄慎同样师法造化,从此画风大变,常用粗笔写意,画风渐渐融入扬州画派。他在绘画学徐渭的同时,书法学怀素,将怀素的狂草学得出神入化。不过,在他狂草十分得意之时,他的画风又变,变得恣意纵横,无意中将狂草笔法用于人物,从此他的人物画在扬州画派中独树一帜,成了人物画的领军者。
在游历中达到境界
好的艺术家,一定要走出去看真山真水。黄慎到过不少地方,他曾出游豫章(今南昌),遍历吴、越,在出游的过程中交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上层、中层、下层均有,以下层为主。
黄慎的人物画题材有神仙、罗汉、观音、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很多纤夫、乞丐、流民、渔夫等下层人物。有一幅描写灾荒年饥民沦为乞丐,乞丐受人欺凌的《群乞图》,让人感受到黄慎对下层社会的了解。黄慎画的神仙、佛道等多为大幅,用笔泼辣大胆,常以草书入画,干湿浓淡中见形象神韵。另有一幅描绘文人生活的《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沉稳,人物栩栩如生,可见黄慎对中上层阶层同样很熟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慎的绘画水平很快超越了老师上官周,上官周欣慰之余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吾门有黄生,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 ”
黄慎的绘画作品在雍正年间已受市场追捧,他的作品当时已有很高价位,他对自己的画有个奇特的处理,认为最好的才挥毫题诗,一般的加上年份和落款,很一般的只有穷款“瘿瓢”两字,以此也可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信息整理:
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