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汪士慎-k8凯发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

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 左 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 诗集》。
    汪士慎是 “扬州八怪”中又一重要人物,诗书画印俱佳。他与其他扬州八怪一样喜欢梅花,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康雍乾三代之时,摹古之风盛行,汪士慎却经常到梅花岭上赏梅、写梅,代表作有 《潇湘灵芳图》、 《绿萼梅开图》、 《洒香梅影图》等,当然他的八分书也很独到,当时代无人能出其左右。汪士慎还极好茶,有清代茶仙之称,并留下不少饮茶方面的诗词。汪士慎书画作品在拍卖场上价格不稳定,精品每幅达人民币数十万元,不久前,他的一幅墨梅在中国嘉德估价15万到25万元,最后以47万元成交。
金农誉他为茶仙
    汪士慎出生在安徽歙县,可能由于歙县盛产茶叶,汪士慎一生与茶为伴,嗜茶如命,不仅品尝过各地名茶,而且还写了很多有关茶的文章和诗歌。
    唐代茶圣陆羽写出了世界第一本有关茶的专著《茶经》,但汪士慎有关茶的文章和诗歌与陆羽不同。陆羽写的更像学术论文,汪士慎写的主要是喝茶心得,以茶咏志,好友金农送他一个雅号“茶仙”。陆羽茶圣的位置无人可撼,但汪士慎茶仙的称号同样不可置疑。
    “大幅六两,中福四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郑板桥对自己的作品明码标价,而汪士慎像其他文人雅士一样对金钱躲躲闪闪,不太愿意明码标价卖字画。据说,据说,那时的扬州城经常有人提着茶叶换字画,当然,大幅一定要绝顶好茶。虽然坊间的说法有些绝对,但当时拿着好茶去索画是千真万确的,包括他的好友金农也经常带着一包好茶去看他。
    清爱梅花苦爱茶,汪士慎爱梅和茶紧密相联。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一般都很清高,不畏权贵,鄙视金钱。梅的苦寒、茶的清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画家的画品、诗品、人品和生活处境。
买画改变了生活
    汪士慎的书画很有成就,但为人迂腐、清高,他的画除了换来许多好茶外,很少有真金白银,一直生活很清贫。一个偶然的机会,汪士慎结识了一个名叫方可村的三流画家,从此改变了生活。
    方可村画画得一般,却有经济头脑,他经常代销别人的画(萌芽状态的画廊),包括现在谓之扬州八怪的画,发了小财,日子过得很滋润。有一次,方可村约汪士慎乘船去宁波卖画,这趟宁波之行,汪士慎很有收获,不仅画悉数卖出挣了钱,还走江过海大开眼界。汪士慎慢慢有了积蓄,48岁那年,他在扬州城里有了一处老房子,过上较为安逸的生活。
    汪士慎在新居周边种了许多梅花,人们经常看到有位老人捧着紫砂壶边品着香茶,边入神地欣赏着满树的梅花,这是他最惬意的一段时光。除了梅树外,新居边上还种了其它乔木和灌木,新居慢慢被浓密的树荫笼罩,汪士慎起名为“青杉书屋”。此后,汪士慎在这个房子里创作的字画,都有“写于青杉书屋”的字样,也是现在鉴定其画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晚年目盲仍写狂草
    汪士慎是不太幸运的,乔迁青杉书屋后不久就患了眼疾,左眼布满血丝,红肿流泪。他似有预感,从此经常出门旅游,想在失明之前,尽情把名山大川、奇花异草看遍。 54岁那年,他画完《梅花图》后,左眼完全失明。但他没有消沉,继续作画,并有了“独目著寒花”的闲章(此闲章是54岁以后用的,如汪士慎早中期的作品有此闲章也应判为伪作)。这时的画,郑板桥评价“清品极高”。
    左眼失明第二年画了一幅《乞水图》,一老翁抱一瓦罐在“收藏”积雪,为日后可用雪水煎茶。好友郑板桥在这幅画上题诗曰:“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虽然已盲一目,汪士慎依然观梅品茶,提笔作画,悠哉游哉。 66岁那年,他的双目全部失明了,但他依然坚强,有时还写狂草,给自己取了个很有内涵的名字——心观道人。
    时至今日,汪士慎虽已去远,但他的画、字和故事仍然流传了下来,现代人在金钱面前已经不再羞羞答答,他的作品屡在拍卖场上进出,人们在收藏的同时也留住了历史、文化和一段故事。
    信息整理:k8凯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 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k8凯发的版权所有 k8凯发 copyright © 2010-2021
      k8凯发的技术支持:平邑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