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沟渠汪塘中的蒲菜(散文)
前段时间,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从外地来看我。既然来到里下河湖荡区域,自是免不了带他下馆子尝尝正宗淮扬菜的美味。席间,对一道菜赞不绝口,问我菜名,我告之曰“蒲儿菜”,没想到他听后竟一脸茫然。我只好连说带比划,还掏出手机百度一番给他看,他总算弄明白了,笑着说:“兄弟,这不就是蒲菜嘛。”
我亦哑然失笑。说实话,我也搞不清,为何家乡人要把蒲菜叫作“蒲儿菜”。但加了个“儿”字,从感官上讲,听起来确实柔和一些,吃起来也仿佛多了份嫩滑。
蒲菜,即香蒲之根茎,生于沼泽、河湖中。各地对其称呼不一,有叫深蒲、蒲笋的,也有叫蒲芽、蒲白的,还有叫作水蜡烛的。诸多的淮扬菜佳肴里,蒲儿菜是比较特别的一道,谈及它,不免要提到巾帼英雄梁红玉。相传南宋年间,梁红玉随夫韩世忠驻扎里下河湖荡区域,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当时遍地荆榛,内无粮草,外无军援。一次,外出寻找野菜充饥时,梁红玉发现几匹战马在湖畔啃食蒲茎。她想,马既可食,人也应该能吃吧,便挖起几株大蒲,剥去外层老皮,亲自尝食蒲芯,不但没有苦味,还清凉可口,于是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即从梁红玉始,蒲儿菜因此又被称作“抗金菜”。
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假,已无从考辨。但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一道菜,能和民族气节相连,也可算是满满的正能量了。
实际上,蒲菜入馔,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的诗句 ,足以佐证古人那时就已食用竹笋和蒲菜,并且把它们当作珍馐佳肴。仔细说来,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还是食疗良药。传统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凉,能清热利血、凉血,可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胃脘灼痛等症,久食有轻身耐老、固齿明目之功,生吃止消渴、补中气、和血脉。
我们儿时吃蒲菜,是不用到集市上去买的。家居农村,沟渠纵横,水面多蒲。每年清明过后,水便暖了起来,蒲也长得壮实了,此时只需下河拔上一大捆,层层剥开,留下脆嫩的蒲茎,再买上两块豆腐,下锅齐烧,保管吃得满嘴生津。富裕点的人家有时也会买些肉圆,做上一顿蒲儿菜烧砣子(肉圆的别称),老远就能闻到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民以食为天,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贫苦的人们,也总是不忘从大自然中觅食美味。半碟毛豆,一盘莲藕,或是几根蒲菜,便能让日子鲜亮起来,苦中取乐,活得有滋有味。
美食的灵魂,或许正在于此吧。它比单纯的味道更加馥郁,在解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会让我们记住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段时光、一座城市、一个村庄。哪怕时隔多年,也无论走到哪里,始终难以割舍,历久弥新。
而今,沟渠汪塘中已鲜有大蒲,但菜市场里却随处可见蒲菜。什么时候想吃了,只需花点钱,就能买到。它们究竟长在哪儿的呢,是否也像我们童年那样,野生在蓝天碧水中?不得而知。
延伸阅读
蒲菜的基本介绍
蒲菜,俗称草芽,为香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一种,其叶鞘抱合而成的假茎可食,具有清凉解毒、凉血、利水和消肿的功效,适合一般人在夏季闷烦时食用。因其对某些妇科病和辅助疗效,故亦适宜经产期妇女食用。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周礼》上即有“蒲菹”的记载。明朝顾过诗曰:“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锂鱼香”。
蒲菜的功效与作用
1、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疗良药。其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水、凉血。祖国医学认为,蒲菜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小便短少赤黄、乳痈、便秘,胃脘灼痛等症。久食有轻身耐老、固齿明目聪耳之功;生吃有止消渴、补中气、和血脉之效。
2、蒲菜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3、蒲菜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4、蒲菜通便: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
5、蒲菜补血益气:含铁,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蒲菜的营养价值
蒲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病。
蒲菜的食用方法
烹制蒲莱最宜扒、烧、烩,也可用炒、熬。氽、煮等法。炒蒲莱应旺火速成,保持脆嫩;做汤则应汤沸后再放蒲莱。它既可单独成菜如奶汤蒲菜、清汤蒲菜,又可与其他原料合烹,如鸡粥蒲菜、升泽蒲菜等。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