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十二个月。月月有节日,节节有说项。每个节日均涵盖着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素有“龙抬头”之说,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蛇虫百脚经过冬眠都苏醒了过来。如壁虎、蝎子等动物都破土而出,龙是灵长类格外的要抬起头来。“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这句谚语是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虫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家家带女儿。”

按农村的习俗,娘家都要把出门的女儿带回来过几天。旧时,姑娘嫁到夫家,有那等封建的婆母娘平素是不让媳妇回娘家的。这时,娘家就借“二月二”这个机会把女儿带回来。有了孩子的格外要去接。女子特有面子,娘家撑的腰杆子,在夫家抬得起头。 进门三道茶、蛤蟆酥、炒小圆子、枣子龙眼汤。中午,冷盘,热炒,红烧,鲜汤,满满溜溜一大桌。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活猴”(指外孙)。
“活猴”的叫法类似于今天的“熊孩子”,意思是那些孩子活泼、好动,不让人省心,跟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活猴”在外祖家,有好吃的招待着,有新朋友玩着,简直快活散了板。尤其是那些男孩子,吃饱了没事干,专拣新鲜刺激的做,比如斗鸡虐狗,麦田里放风筝,满庄子乱窜。“带活猴”体现的是老扬州的长辈对调皮孩子的欢喜、宠爱、宽宏大量。
舞龙祈雨
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有的地方也把“二月二”叫做“上工日”、“踏青节”、“挑菜节”、“迎富日”等,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炸油糕、吃猪头等习俗。
每逢二月二,民间舞龙以示敬龙祈雨,广利天下,福泽四方,生活美好。农历二月二,潜伏了一个冬天的龙王爷苏醒过来了,他老人家抬起了头。龙王爷是在海底龙宫里猫冬的,他这么一醒来,一上岗,摇头摆尾碰到的都是水,于是,天上雨水就渐渐多了。
剃头理发
每年二月二都是理发店年后第一个旺季,旧时,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洗澡过年”的说法,用以形容穷苦人家的卫生习惯。从春节前到二月二,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了。此时剃头,谓之“龙头”,也就增强了吉祥如意的意味。
吃猪头肉、啃猪蹄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的习俗,都有来年吉祥富足的寓意。据介绍,每年二月二猪头肉的销量可以达到平时的十几倍, 米饭叫龙子。面条,叫龙须面。糯米饼,过年叫子孙饼,二月二叫龙鳞饼。
“二月二”这天,人们将很多饮食来比喻龙身上的各个部分。如“爆米花”叫“挑龙头”,“炸油糕”叫“吃龙胆”,“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煎春饼叫“剥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啃蹄爪叫“抽龙筋”,吃馄饨叫“吃龙眼”等人们戏称为“龙八样”、“龙门宴”。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