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秧歌”苏北里下河妇女们在水田里边插秧边唱秧歌的情景
发布时间:2022-4-18 8:16:06 作者:薛朝勤 来源:今日高邮 浏览量:18 【字体: 】
老家苏北里下河,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大面积的水荡、水田、水塘和错综复杂流淌着甘甜清水的河流。就连生长在这方土地上的动植物也离不开水,像水牛、水老鼠、水蛇、水田鸡等等,还有水稻、莲藕、菱角、慈姑、荸荠等水生植物几乎满眼都是。这些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少年记忆。
人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觉得里下河的水不但养育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乡亲,也孕育了水乡独特的文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我还是个十三四岁毛头小伙的时候,总觉得这里所有的大人都是文化人。不管在做什么农活,只要大人们高兴,一个个唱歌打号,张口就来,往往嗓音清亮,或高亢雄浑、或绵甜悠长,随时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初夏时分,妇女们在秧田里,边插秧边唱秧歌的情景。
在那个年代,种水稻插秧没有插秧机,都是人工。每到夏忙,收完麦子紧跟着就要赶季节插秧。那时候,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劳力一般分成男女两队,男劳力多数干一些挑肥、挑秧的重活,而妇女们往往负责插秧。插秧时,先由男劳力把一把一把用稻草扎好的秧苗挑到田头,散发到整理好的水田里,然后妇女们在田埂边横向一字排开,每人间距约一米(约等于六行秧的行间距),开始插秧。
插秧称得上是个技术活,只见妇女们左手抓一把秧苗,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四五棵,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娴熟地插进水田里。速度极快,且能保持插好的秧苗一行行笔直。她们每在面前插好两三排,就自然向身后退一退,直到退到另一边的田埂,算是插完一趟秧。或许是同时开始插同样长度的秧的缘故,或许是一个生产队十来个妇女一起插秧的缘故,在整个插秧过程中,往往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似乎谁也不愿落在后面。
插秧毕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手忙眼快脚陷泥的活,一趟秧插下来,一般人都会腰酸腿痛。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勤劳智慧的乡亲们,就有人想起用歌声来消除疲劳。插秧时唱起的歌,老家人叫作秧歌。
老家的秧歌,曲调一般都很固定,歌词都是四句,且如七绝般富有韵律。内容都是插秧妇女们即兴编出来的,或抒情、或自嘲、或调侃、或嗔怪,像互相戏谑,又像打情骂俏。在繁忙的集体劳动中,听歌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倒是真能消除疲惫,忘却辛苦。
我那时经常在放学时去田头帮忙,听了不少秧歌,也学会了调子,还记住了一些歌词,至今尚能想起。
准备唱秧歌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人起头。起头人说,要某某大姐唱一段好不好啊?于是会立即有人附和,好声一片。经过半推半就后,就有人“敷衍”开唱:“叫我唱唻我就唱唻,唱的不好不要啊怪,赶着鸭子硬上架呀(好姐姐),我唱过了你就来。”
紧接着就有人“自觉”接唱:“姐姐唱歌嗓子尖唻,歌声强如蜂蜜啊甜,小心莫被哥听去呀(好姐姐),晚上后窗猫寻鲜。”
于是在满田的笑声里,一定有人“抱打不平”唱:“你把家猫看看好唻,不要让他块块呀跑,要不被人打断腿呀(好姐姐),你一辈子要苦熬。”
又是一阵笑声,在刚插好的秧苗尖上,随着旷野的轻风荡漾开来。一来二去,对唱开始有点“火药味”,这时又会有岁数稍大点的人作“劝架”唱:“叫你唱歌你打浑唻,小心秧苗栽不啊深,秧栽不深好重栽呀(好姐姐),玩笑过头要伤人。”
于是田头会作短暂平静,但在一阵平静后,有时挑秧苗的男劳力也有滑头的,装腔作势“挑事”唱:“姐姐唱歌如抓痒唻,痒的(人)心里直瞎呀想,有心跟姐对个唱呀(亲姐姐),又怕(你)哥哥大巴掌。”
歌声一落,田里便又活跃起来,笑声不断,歌声不断。直到倒映着蓝天的一洼水田变成一片绿色,大家洗腿收工。
如今,那样的劳动场景已然看不到。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生产力极大释放,老家人插秧早就用上了机械,甚至在农业科技的帮助下,就在割完麦子的田里,直接撒下芽好的稻种,再也不用弯腰驼背手工插秧。
随着手工插秧成为历史,老家人苦中寻乐的秧歌,也逐渐远去,远去……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